記得研究生畢業,導師要求交初稿的日子快到了,大家坐在一起討論,我就很大方的承認,自己還沒怎么寫,因為太懶了。
不用別人說你懶,你自己就承認了,讓別人無話可說。
什么時候,可以懶得這么光明正大了。
讀一本書,好幾天都沒有讀完,復盤的時候,總結原因,我就是太懶了,如果每天抽出十分鐘,二十分鐘,讀個十天,二十天,也就讀完了。
如果什么也不做,以懶為借口,十天二十天過去了,什么收獲也沒有,還是因為懶。
到底有多懶,其實我一點都不懶,可以把家給收拾的井井有條,衣服洗的干干凈凈,只是在我想讀書的時候,我想起了要看一集電視劇,看了一集不行,心想,一口氣看完吧,看完就不想了。
看完之后呢?事實證明確實是不想了,但也留下了深深的空虛感,本該讀的書還是一頁沒動。
想法和行動之間到底差了些什么?我們不是一直都希望自己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嗎?
可為什么想讀書,就是不讀呢?想減肥,就是不行動呢?想工作,還是賴在家無動于衷呢?
并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被習慣驅使,看看電視,陪孩子玩一會兒,洗衣服,收拾家,這些事情已經成為每天的習慣,這些習慣讓我對生活充滿了了掌控感。
而讀書,學習,這些不能立馬看到結果的工作,我想去做,但不能立馬去做,因為我看不到回報,不知道需要堅持多久。
太過注重結果,而忽視學習的過程。
想干什么就去干吧,多么簡單,事實證明,這個世界也可以這么簡單,只要你想,身邊的事物會以愈來愈簡單的方式呈現在你的眼前。
想讀書,放下手機,走到放書的地方,隨手拿起一本書,開始津津有味的讀就行了。
想吃外賣,打開手機,發現好吃的餐館,菜,點就可以了。
想減肥,那就制作運動計劃,每天去執行就好了。
一切看起來是真的簡單,如果你真的想,你也可以,省略掉腦海中冒出的阻礙你行動的想法,記著自己想干什么就好了,去行動。
大道至簡,越簡單越好,去想,去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