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在知乎上看到了一個問題——考研400分到底有多難,許多知友給出了具體的建議,我想換一個角度給出一個答案,一個相對抽象的角度。
其實我對考研具體到多少分沒有特別大的興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可能會不一樣,我想以考試為例,講一個目標分析的方法,大家看了之后可以借此方法對自己的目標進行一個分析。
假設我們要考的是某一門專業課,我們的目標是在3個小時內盡可能多地得分。
這個目標拆開看可以是兩個方面:
1、限時3個小時——對做題速度有要求
2、得分——對做題的準確率有要求
可以看出,準確率和速度則成為了影響效率的因素。
我們先看準確率。如何實現做題準確呢?實現的方法有很多種,有的神通一眼就看出來了,有的人借助分析做出來了,還有的我運氣好經常蒙對等等。我們這里挑選“按部就班分析一道題,然后做對了”這種情況進行討論,因為這種情況最為普遍,也是很重要的基礎性解題習慣。
對題目的分析我們采用這樣一個模型:流程分析法。就是找明這道題考什么、求什么,然后反推。之所以選擇這個,是因為……我就是這么做題的,嗯。你了解了以后或許也會認可哦~
那么這個做題方法具體是怎樣的呢?可以分為以下四個步驟:
①分析考點→對題目進行抽象化處理?
②找到目標變量→處理完之后找到問題屬于哪一個抽象變量
③加工出相對應的公式模型→目標變量在知識體系中應該用哪些其他變量求出,對應的公式是怎樣的
④帶入具體的條件→當我們列好公式模型以后,將具體條件對應到相應的變量中去就能求出目標變量了
其實,這是一套“抽象→具體”的思維方式,它可以幫助我們看透題目的本質(很多題目都是一類題目)、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抽象知識點反復應用)、掌握這種分析問題的方式(演繹和歸納的推理能力)
具體的例子我就先不舉了,我不接觸考研的題目,而且我要舉一般也舉數學題,但數學題我又不會(#皮一下)……但這個方法還是比較通用的。
光知道這些還不足以做出策略,下面我們進一步分析,分析每一個步驟所需要的能力。
第一步和第二步需要的都是抽象化能力(歸納推理)
第三步需要的是我們對知識點的掌握力
第四步需要的是將具體條件對應到抽象變量中的能力,相對容易很多
通過以上的分析并結合實際生活可以看出,對知識點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不然做題就會中斷,但是它耗費的時間和精力會比較多;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抽象化能力更像是催化劑,能夠幫助我們有效分析題目,而且作用面很廣,幾乎每一道題都能用的上,這個能力的培養其實也不難,所以這項能力性價比很高。最后一個能力取決于前面的分析,操作的時候是很簡單的。
以上是對準確率的分析,已經分析到能力的層面,自然還可以繼續深探,限于篇幅,而且這些能力是可以自行培養的,在此不贅述。
還有一個是速度,因為考試是有限時的。
以上流程任一步驟愈加熟練都會提高做題的速度,我們可以把做題看作“思考-操作”的簡單模型,所以我們可以通過2個方面入手提高速度:鍛煉思維+加快操作。這兩項都可以通過一定的做題量和刻意練習實現,刻意練習的內容就來自于我們剛才對做題流程的分析。
當然,這篇文章的重點并不是做題的速度和準確率,而是這個分析的方法——流程分析法+推理。
它的用處非常廣泛,掌握了之后就可以對考研這件事情進行自己的分析了,并制定相對理性的策略(比如哪一項的性價比會比較高,哪一項決定全局生死,哪一項是錦上添花)。
除此之外,它在生活和商業也會有著相當重要的用途,以前我曾經疑惑過淘寶、京東和唯品會等電商為什么可以實現各自的強大,后來我發現,如果我作為一個消費者,假設我購買一件商品的流程是“找到商品——下單——接收快遞”,這是一個非常短的購買流程,它可以更長,我們但看這個流程就會發現,在找到商品這個層面,我會希望“找到(全)→找到質量更好的→找到質量更好且更便宜的→找到質量更好、更便宜、更好看的”等等,這個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商機,淘寶可以主要滿足我對品類全的要求,京東可以滿足我對品質的要求,唯品會可以滿足我對性價比的要求等等。同樣的,其他環節只要有改善的空間,其實都有機會成為商機。這樣看的話,如果沒有一家可以做到任一環節的最優,商機就會出現。當然,這里忽略了許多的變量,包括人們對于需求是否有層次等等,我們可以一一加入變量使得分析變得更加科學。
今天的主題是流程分析法+推理,希望能夠幫到更多的人,今天也要加油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