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方面解決了衣食住行問題,另一方面,雖然社會保障系統并沒完善,但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可以解決老人家的生活問題,而近年來,社會經濟的發展,很多兒女基本上都是外出工作,在家陪老人的少之又少,更別說照顧備至的。
下面說下我給大家說個故事:在1970年21歲的的村里面在部隊當兵的小甘經媒人的介紹認識了鄉里18歲做裁縫的小齊,因小甘長得高大帥氣,小齊年輕貌美彼此同意這門親事,婚后小齊生了一個男孩,小甘同志因常年在部隊沒能有時間照顧妻子和兒子,小齊說不是家屬可以隨軍嗎,我帶著兒子去北京找你吧,小甘說再等等部隊里別人的家屬也在這房間不夠,小齊說那好吧等過段時間吧,小齊獨自帶著兒子白天種地晚上給別人做衣服補貼家用,過了2年小齊生了一個女孩,小齊多次提醒跟著小甘到部隊隨軍,而小甘從最初的拖延到厭煩慢慢的他們的爭吵多了起來,每次回家也是各種爭吵,小齊感覺萬分委屈自己在家帶孩子種地,過了2年她們的第三個孩子出生了,這時小齊和小甘的戰爭也到了最嚴重的階段,每次見面都是已各種爭吵結束,常年的勞作,照顧孩子小齊感覺非常勞累,精神也慢慢的發生了變化,直到發展成精神病,抱著大女兒頭往墻上撞,生活不能自理,禍不單行這時檢查出了小齊懷孕了,小甘說打掉吧,小齊的媽媽說等小齊病好了,要是直到曾經有個孩子的話小齊多傷心,就這樣孩子留了下來,慢慢的小齊的精神穩定下來,但是老天就是這么喜歡折磨人,小齊沒有奶水,抱著一直哭的小女兒2天2夜沒敢睡,這時的精神徹底崩潰,小齊又傻了,小甘買了一只剛生下小羊的母羊,擠完羊奶在鐵鍋里煮好放一半白糖一半紅糖,用小勺子給小女兒喝,家里的3個孩子都很聽話沒人偷吃妹妹的糖,小甘也申請轉業回了老家,在鄉里的糧食所工作,照顧小齊。
期間小齊再次犯病,11歲大女兒退學照顧母親,小小的人還沒鍋臺高腳底下站著一個小凳子做飯,洗碗,洗衣服打掃衛生。
4個孩子一個一個的成家了,而小齊和小甘也慢慢的變老了,小甘也用了40多年的看護小齊做了贖罪,但是長久的壓制和長久的嘮叨使得小甘提前進入了老年癡呆癥,小女兒是幾個孩子中可以說最有本事的哪一個,把小齊和小甘接到了北京,這時可以說是老齊和老甘了,誰都以為生活就可以這樣美滿的走下去,但是這不是電視劇不是美好的大結局,老齊和老甘的思想是養兒防老,天天鬧著回老家,而老家的大兒子在外打工,小兒子也不想陪在老人身邊,老人的腦子時好時壞,沒有工作的大女兒就成了最好的出氣筒,各種難聽的話不斷,而小女兒回來,大女兒給妹妹說發生的事,而妹妹卻怪姐姐你的脾氣怎么這樣,老人腦子有病你沒病就不會哄著老人,白天老齊想睡就睡不吃飯,晚上開始鬧,和老甘吵架,最后老齊使出渾身解數成功的把大女兒氣回了老家,白天小女兒去上班,老齊就開始有所動作,今天把鎖芯給用小木塊堵住,明天把家里的保險箱給敲的掉漆,小女兒下班陪孩子睡覺把小女兒的包給放起來,銀行卡放幾個地方,問了也不承認。小女兒給請了阿姨給老齊老甘做飯,人家在各種夸人家,不讓阿姨干活收拾屋子,晚上人家走了就給女兒說阿姨什么都不會干,開始罵人家。把小女兒逼的沒有辦法,小女兒只好每天給姐姐發各種雞湯文,打電話勸姐姐回來,姐姐回來了,開始照顧老齊,老齊想兒子,想兒子送自己回老家,兒子來了把老齊大吵一頓走了,老齊一聲不敢說話,第一天相安無事,第二天開始找事,和老甘吵架,大女兒怕倆人打架,就讓老甘去屋外曬洗好的衣服,老齊很生氣,說把你爸支開干啥,大女兒說你別生氣媽,你回家誰照顧你云云,老齊不樂意說了幾句難聽的說我要喝藥死了去,大女兒想著藥沒在你屋就去疊衣服去了,沒想到老齊真喝了精神藥身上沒有一點力氣,老齊喜歡吃甜食,最后腦子不好使后就又不喜歡運動,個子不到1米6身子卻都是肉,老齊沒有一絲力氣也不知道發生什么,尿在床上一大片都不清楚,大女兒費了老大的力氣把老齊給抱到馬桶上,收拾床鋪,又費了老大力氣搬回床上,剛到床上的老齊又要上廁所,來回幾次,到了晚上,23:10,第二天的03:30,05:30,7:00,一晚上大女兒都沒睡好覺,手在抱老齊的時候使勁手腫了老高,7:20做飯,洗衣服,拖地一刻不得閑,在小女兒走后,老齊說讓你弟來,陪我回老家。。。。。。
寫到這心情很沉重,老人到底怎么照顧才好,都說百善孝為先,難道女兒照顧就這么不舒服,非要讓兒子來照顧自己,可是你的兒子卻不愿意照顧你呀,難道女兒就比不上兒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