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剛剛進入職場的時候都是一個小蘑菇:不受重視,接觸不到什么正式的工作內容,跑腿、打雜,打印、倒水、跑腿,處于陰暗的角落,還可能要承擔無端的指責、批評。
這在管理學中被稱為“蘑菇管理定律”。
幾乎所有的職場人都是這樣走過來的:好一些的會參加公司入職培訓,然后分到一些基層銷售崗位上鍛煉,然后再調回原崗位;更多的是進去以后,有你自己的工作內容,但是并沒有人帶,接觸不到真正的工作,游走在工作邊緣,一切都靠“偷師”。
在學校的時候,就有校友來分享經驗:曾經作為一名小職員,早上班半個小時,為大家倒上熱水,打掃辦公室,這樣才獲得同事們的好感。然后一步一步向上,又自己出來開了公司。曾經對校友的這一分享嗤之以鼻“哼,老油條。我們年輕人不是來適應世界的!我們是來改變世界的!”
事實是,臉上賊啦啦疼。
現在也有不少的“職場文章”都教給我們“如何盡快轉正”“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升職加薪”,其中有一個共通的道理就是要勤奮、眼里有活。眼高手低是最要不得的,就像那個給任正非寫了萬言書,然后就被辭退了的北大生一樣。
我們供職的企業,在和身邊同學比起來好很多了,不會因為你新入職的,就必須做打水掃地的事情,還會有人帶著學做事情。但是剛剛接觸工作的時候,即使經歷了將近兩個月的培訓,一真正上手還是毛手毛腳、腦子里面一片空白。
沒有人要求自己做些什么額外的工作,可是也只能發揮自己“年輕”的特長,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打水、掃地,能做的事情盡量做,只為了給別人留下一個好印象,用自己的行動和激情影響到周圍的人,然后再去學東西。
蘑菇定律是很好的一個東西,對于企業來說不至于因為讓新人承擔大的責任而冒大風險,對于新入職的人來說也是磨礪心性、積攢經驗的階段。
它雖然揭示的是一個真實現象,也有許多人都經過這一階段而后慢慢地有所成長和收獲,可是并不代表你不能盡快地走出這一個階段,不代表你可以接受這一個所謂的事實產生舒適感。
蘑菇定律怕是你進入職場之后遇到的第一場考試,合格了就繼續走,不合格就無法畢業。除非你可以作弊,像你爸是馬云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