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五的早晨,秋雨瑟瑟,俗語是“一場秋雨一場寒”時間就這樣來去匆匆,,還沒來得及細細品味,它就這樣悄無聲息地溜走了!“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來去的中間,又怎樣的匆匆呢?”朱自清的散文《匆匆》的語句不自覺的在腦中浮現!
? ? ? 朱熹的《偶成》再一次喚起了我們珍惜時間的意識!早上一走進班級看見張宇晗和呂欣悅在前面認認真真地進行板書,原來班級的小助教楊思瑤要隨著“山里紅”美術去烏拉街參加線描展示活動,沒時間布置板書,她們兩個就主動布置起來,一種由衷的欣慰涌上心頭,不禁想起了時朝麗老師說的話,我們要學會勇于承擔,主動承擔,不要等待!工作也好,學習也罷,需要的不正是這種精神嗎?
早已等在大屏幕前的王磊一聽到張冬梅老師的聲音傳來便急忙搶麥,耶!幸運之手,搶了一個第三,孩子們有幸上麥復習展示精神頭更足了,抬頭挺胸,側耳傾聽,一組展示完畢,“請吉林龍潭劉老師班的孩子們讀題目和前兩句!”我們站立展示,聲音洪亮!短短的兩句真是意猶未盡,但我們清楚的知道凡事要學會分享,讀完之后靜靜的聆聽其他班級的展示,“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汲取他人的優點,便于更好的展示自己,
從冬到春,從夏到秋,時光悄無聲息溜走,
從我們衣角邊,從我們指縫間……
我們用什么留住它,
用詩,用畫,
用歡聲,用笑語,
用每一個被精心擦亮的日子……
? ? ? 前幾次的輕輕問候,我們不以為然,今天忽然發現這親切的問候正是暗示了時光的“悄無聲息”,就在著不經意間溜走了,每天美美的誦讀開啟著我們美好的一天;一幅幅精美的畫面詮釋著我們對美好的向往;“彩虹花晨讀”帶給了我們歡聲笑語,擦亮了我們的日子!
? ? ? 隨著張冬梅老師細致入微的講解,我們對朱熹的這首《偶成》有了深入的品讀:“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這是詩人用切身體會告戒年輕人的經驗之談,說明人生易老,學問難成,因而必須愛惜光陰。因其“易老”、故“不可輕”,可見惜時之重要。說明應該珍惜自己美好的年華,努力學習,切莫讓可貴的時光從身邊白白地溜走。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詩人以敏銳、細膩的筆觸,借用前人詩句中的優美形象,結合自己對“少年易老學難成”的深切感受,把時間快過,歲月易逝的程度,用夢未覺,梧葉秋聲來比喻,十分貼切,備增勸勉的力量;從而使“一寸光陰不可輕”的題旨得以更鮮明的體現,給讀者留下深刻難忘的印象。
? ? ? 全詩通過夢未醒、梧葉已落來比喻光陰轉瞬即逝,告誡青年人珍視光陰,努力向學,用以勸人,亦用于自警!
? ? ? 品讀著,理解著,感悟著……因今天班級六個病休還沒返校,又有四個“山里紅”美術學員隨王老師外出,加之這首詩的意義非凡,八點鐘可以結束直播,我們依然繼續著,沒想到我們又有了一次上麥展示的機會,真是意外的驚喜,這次的我們再理解詩意的基礎上誦讀得抑揚頓挫,展示完畢,我們激情不減,開始了對詩句的挖掘:一開始我們就發現了,我們的板書是:少年易學撈難成,而直播課件是:少年易老學難成。哪個對,又作何理解呢?其實兩個都對,那作何解釋呢?我設疑,讓孩子們說一說,孩子們在理解的基礎上各抒己見,最終理解是一致的!
? ? ? 意猶未盡的我們又開始了組詩的拓展學習,我們聯系了同組詩《長歌行》中的“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勸學》中“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滿江紅》“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雜詩》“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一句句詩句有理有據地勸誡著我們及早落實于行動中,與時間賽跑,與生命之花共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