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幾乎每個人都希望能給其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所以幾乎人人都有印象管理的意識。
在心理學上,就有不少跟印象管理相關的心理學效應,了解這些心理效應,有助于你有意識的打造個人形象,有針對性的管理外界印象。
一般來說,沒有丑女人、丑男人,只有不用心的懶人。
要想人前光鮮,那在人后必然要多學習、多準備,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神奇的心理學效應。
在心理學上,印象管理,有時又稱印象整飾,是指人們試圖管理和控制他人對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過程。
試圖使別人積極看待自己的行為叫獲得性印象管理。
而盡可能弱化自己的不足或避免使別人消極地看待自己的防御性措施是保護性印象管理。
比如穿著整潔,舉止得當,講道理懂禮貌,這些就是獲得性印象管理。
比如不擅長唱歌的人在表演的時候選擇演小品、相聲,這就是保護性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這個概念說明,人們對外展現的形象,或多或少都會有“表演”的成分,這種“表演”不能簡單判定為夸張或虛偽,只能說這是人之常情,我們應當予以理解。
第一印象最關鍵的心理學效應:首因效應
首因效應也叫首次效應、優先效應或第一印象效應,指交往雙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對今后交往關系的影響,也即是“先入為主”帶來的效果。
排在第一名的是大名鼎鼎的“第一印象”,這個印象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第一印象給人的感覺往往是最鮮明、最深刻、最頑固的,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以后的交際效果,這和它是不是正確的往往沒有很大的相關性。
如果我們給別人的第一印象是好的,那別人就更愿意和我們接觸、交往,反之,人們往往會避之不及,如果不得不接觸,那交際效果可能也不盡如人意。
所以,當你即將和某人初次見面,最好做些必要的準備,比如把自己拾掇得干凈一些,穿戴整潔是必要的,干凈整潔的印象能給你加分。
如果你不知道你喜歡的那個人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出現,那最好每次出門的之前都用點心打扮一下,說不定哪個轉角就會遇到愛情。
時間越近記憶越清晰的心理學效應:近因效應
近因效應是指當人們識記一系列事物時對末尾部分項目的記憶效果優于中間部分項目的現象。
人們在接收信息時,前后間隔的時間越長,近因效應越明顯,因為人們的記憶容量有限,前面的信息會在記憶中逐漸模糊,從而使近期的信息在短時記憶中更清晰。
比如我們背書時,短期內能想起的也是后面的內容。
比如在比賽或表演時最后的出場的那一個節目在人們的記憶中往往更加清晰。
比如開會或者視察時,大人物總是最后才出場,除了突出地位的作用,也是為了能給人們更深刻的印象。
所以如果你想突出自己,讓自己在別人的記憶中留下清晰而深刻的印象,那最好選擇較晚的時候再出現。
越常出現越熟悉的曝光效應。
曝光效應,又稱為多看效應、暴露效應、接觸效應等等,它是一種心理現象,指的是我們會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社會心理學又把這種效應叫做熟悉定律,說的是只要經常出現就能增加喜歡程度的現象。
比如我們追求一個人的時候,也需要經常在TA面前刷存在感,時常找機會以各種方式出現在TA的周圍,以增加TA對我們的熟悉感,這也是利用了曝光效應所起的強化印象作用。
比如我們天天都能見到的各種廣告,那些企業之所以花大價錢做廣告,為的也是增加大眾對商品的熟悉程度,在消費的時候人們也會傾向于選擇那些熟悉的商品,這就是利用曝光效應強化了人們對商品的印象。
當然,曝光作用也有以下三個前提:
1、最初就讓人感到厭惡的事物,曝光作用無法產生,除非你真的想膈應誰。
2、如果兩個人彼此之間已經有一些沖突,或是性格上本來就不合,常見面只會擴大彼此的沖突。
3、過多的曝光會引起厭煩,所以需要注意把曝光次數掌控在合理范圍之內。
所以要想給別人熟悉的感覺,讓別人對你的良好印象不消褪,需要時常出現在那個人的視線中,這樣別人想忘記你都難。
自帶主角光環的心理學效應:暈輪效應
暈輪效應又稱“光環效應”,是指當認知者對一個人的某種特征形成好或壞的印象后,他還傾向于據此推論該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人們對人的認知和判斷往往只從局部出發,擴散而得出整體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
一個人如果給別人的印象是好的,他就會被一種積極肯定的光環籠罩,并被賦予一切都好的品質;
如果一個人給別人的印象非常不好,他就被一種消極否定的光環所籠罩,并被認為具有各種壞品質。
在這個崇尚盛世美顏的時代,“顏值即正義”這種現象也是常見,這點從吃瓜群眾對劣跡藝人的反應就看得出來,顏丑的往往被譴責得很厲害,而顏美的似乎找一些理由就能原諒。
以貌取人的現象自不必說,以穿著打扮來推測他人的身份地位,以初遇時的言行舉止來評判他人的才華品格,也是常有的現象。
在愛情中,情人眼里出西施,也是暈輪效應的一個例子。
在對陌生人進行各種評價時,暈輪效應會表現得更加顯著。
所以要想給別人深刻而良好的印象,你最好把自己最好、最強的那一點突出的表現出來,務必要讓那一點光芒萬丈的閃瞎別人的眼睛,這樣就能把暈輪效應運用到極致。
以偏概全的心理學效應:刻板效應
刻板效應,又稱刻板印象,它是指對某個群體產生一種固定的看法和評價,并對屬于該群體的個人也給予這一看法和評價。
比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這句話就是刻板效應的典型。
比如上學的時候,那些重點班的孩子總能給人一種乖巧聽話的印象,普通班的孩子給外界的印象總是更貪玩一些。
比如對穿制服的人往往給人們值得信賴的印象,穿休閑裝的人通常給人輕松自在的印象。
所以我們所處的群體會直接影響到人們對我們的印象,如果可以選擇,請選擇對自己有利的群體,如果無法選擇,那就請盡力突出個人的特質,通過強化個人特質的印象去弱化群體印象。
以上這些心理學效應,它們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組合使用,不同的時間和場合適用不同的效應,如果能深刻理解并學以致用,將會對你的人際關系產生意想不到的促進作用。
我是明月,每天堅持做原創,可愛勤勞的心理咨詢師一枚,既然有緣相遇,關注我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