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對于中年男人而言,像是一種精神毒藥。它會因為周邊人對其不斷的描繪,變得妖魔化。以至于如果說,沒有去嘗試過,多少會覺得空虛;如同沒經過必要的閱歷,少了與旁人交談的話題。可真正做了股票后,卻又覺得它如同兌現不了的獎券,長久勾引起執念,可始終不能成為真正落袋為安的財富。
我第一次炒股是在大學,一方面是作為文科生選修了金融學的課程,另一方面是股市迎來了6000點的牛市,讓全民開始癲狂。母親剛剛從國企退休,沒有守住底線,在我的懇求下,把累積多年并沒動過的公積金,一筆十萬的補償金存進了賬戶。我們家并沒有理財的觀念,父母做過股票,但因為虧損過,便不了了之。其他同學還是模擬炒股時,我就對著滿屏紅紅綠綠的股票指數,打著電話算著買進賣出。大牛市中的首次買股,便是順利,輕松地賺了入市的紅利費。這種一個電話間,錢出錢進的感覺特別好。因為你會估摸不到這貨幣的真正價值,也估摸不到這股票的真正價值。
中國的A股市場,是一個講究熱度的地方。只要討論的人多了,自然便會大漲。可一旦討論的人太多了,就會慢慢回退。它需要長久堅持的人,可長久堅持的人,很少靠著股市過上真正的好日子。身邊太多的例子,在剛入市時,收獲頗豐,起先只是不經意地聽到個消息,便隨之共舞。很多股票技術層面的數據,可能作為散戶的小白并不明白,但“紅綠”兩色總是好區分的。
至高點的突然崩盤,讓“熊轉牛”間的股票韭菜們,黯然退場。不少一度腰斬的股票,便從那時一直放著。記得父親說過,其實沒有拋售的股票應該算不了虧錢,至少能等到分紅,能等到解套。確實小白散戶很喜歡盯盤,覺得單日間的K線變化是有魔力的。同時他們也迷信消息,覺得市場變遷是因為操盤手得到了事先的風聲。我第一次做股票的最后,是70%的持倉,股價近半的分崩離析。時間久了,父母問我還在抄盤嗎?自己如同做錯事情的孩子一般,怯怯懦懦。
后市的熊市中,父親補過倉,但這十萬元一直沒追加過。先后大概也4、5年間,我讓這十萬元沒有任何的增值,只是淡然的待價而沽。父親全部清倉后,十萬元勉強打了個平價,不變不動。可若是計算通貨膨脹,或細細想想其他原因下的投資收益,顯然這錢如同打了水漂,浮蕩在了股市中。
之后很長的一段時間,我都刻意回避股票,覺得這是人生道路上特別失敗的注腳。可后來想想,自己多少還是幸運的,這份學費沒有讓自己倒地不起,因為這錢本身就不是自己的。
這兩天身邊的朋友又談及了中國股市,我為了應酬話題,再次翻看A股,也不知道是不是關心了,才發現最近關乎它的故事,又多了起來。
現如今是一個資訊發達時代,可投資這件事情,還如同十多年前一樣。誠然之中經歷了理財產品、黃金、比特幣、P2P平臺等變更。可股市里依舊充滿了期待翻身的平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