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前些日子,在餐桌上閑聊,妻子對我說,蘭姐要離職了,回老家照顧生病的婆婆。我聽到不禁一怔,為照顧婆婆而離職?我們身邊竟然有這么優秀的人,這么好的兒媳婦!蘭姐我是認識的,和妻子在一家藥店上班,我去藥店時和她打過幾次照面,沒有過多的言語交流,她的體型很精干,很瘦的一種類型,是那種一眼看上去就感覺很勤快的人。
? ? ? ? 蘭姐向妻子傾訴,這次婆婆的病加重了,什么都能吃,就是拉不出來,腹部明顯脹大,脹得難受的不行,已經有半個月了。現在她婆婆吃飯都不敢吃了,只是喝點水,身體狀況很差。前天去市里大醫院去做了一個全面的檢查,醫生說情況很嚴重,必須盡快住院作手術,估計肚子里的一截腸子還得截掉,說著說著,蘭姐感傷的流下了淚水,老公公身體又不好,自顧不暇,照顧不了婆婆。自己老公在醫院上班,請長假是不可能的,況且一個大老爺們照顧異性也有諸多不便。思來想去,也只有我離職回老家照顧婆婆最合適了。妻子聽著,站在外人的立場,也覺得比較棘手,給不了什么有益的建議,只能安慰道,你真是個好兒媳啊,為這個家奉獻的真多啊。
? ? ? ? 在同情蘭姐的遭遇,感嘆蘭姐的偉大無私之后,妻子又講了一件讓她義憤填膺的事情。
? ? ? ? 下午天剛下過小雨,來藥店里的人很少。正百般無聊之際,一個昆山本地中年男人端著茶杯走進藥店,后面尾隨著一個佝僂著腰的太婆。太婆是那位中年男人的母親,聽他言,母親現在是大便排泄困難,已經有兩天沒有大便出來了。來買一瓶“開塞露”。對于這類病癥,治標是不夠的,還需要治本。妻子建議他們買一包調理腸胃、促進排泄的茶葉包,平時泡泡茶喝喝。太婆聽的懂普通話,嘴里含糊的嘟囔了一聲,妻子沒聽懂,察言觀色,看太婆的眼神,是想要的。遂從貨架上取下一包茶包欲遞給太婆,這時中年男子走上前來,搶過茶包,問到,“多少錢?”。“38塊”妻子回道。聽到38元的價格,那包茶包好像變成了一塊奇燙無比的烙鐵,中年男子“唉喲”了一聲,趕緊把茶包扔回了柜臺上,“這么貴”。太婆欲上前看看,被中年男子攔住,并扭頭不耐煩的呵斥道,“大便大不出來很正常,在馬桶上多坐坐就出來了。”說完只付了開塞露的3塊錢,端著茶杯就走了。太婆拿著那一小瓶開塞露,嘴里不停的嘟囔著,佝僂著腰尾隨著中年男子也走了。妻子見此情形很氣憤,“養兒何用?自己人模狗樣的端著茶杯,可為自己的母親買包38元的茶包都嫌貴。”
? ? ? ? 我沒有驚訝,究其根本,身邊的很多事情告訴我這個社會是病態的。梁實秋先生在《旅行》中描述當時他對中國社會的觀感:我們中國人是最怕旅行的一個民族。鬧饑荒的時候都不肯輕易逃荒,寧愿在家吃青草啃樹皮吞觀音土,生怕離鄉背井后,在旅行中流為餓莩,失掉最后的權益---壽終正寢。而當下的中國,和梁先生筆下的迥異二重天,社會的大變遷,很多人主動的選擇了背井離鄉,目的沒有變化,只是為了吃的好一點,掙得多一點。隱藏在背后還有一點小小的欲望:衣錦還鄉---可惜也只有小部分人才能實現,絕大部分在外還只是掙口飯吃。這小部分衣錦還鄉的人回去絕大部分時間都在炫富,很少干造福相鄰、光宗耀祖的事。
? ? ? ? 在這種主動的背井離鄉的旅行中,中國流傳千年,依靠土壤一代一代傳承的傳統突然失去了維系。每年一年一度的春運大戲,路上暴增的返程者,畫面是對家的渴望,其實也對傳統傳承延續的訴求。只是一年365天,這種延續也只有那可憐的幾天。一年里絕大部分時間,傳統傳承的延續是沒有著力點的。伴隨這場全民旅行大戲,生活中傳統文明傳承延續的缺失成為了必然。
? ? ? ? 易中天教授總結了人類社會文明的三要素:1.哲學---人類思想的薈萃;2.宗教---人類心靈的寄托;3.藝術---人類對萬物之美的詮釋。我以我的知識面對照了一下,身邊的社會似乎不是那么文明了。最基本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已經是一紙口號,更不要談其他傳統的傳承了。像蘭姐這樣的人只是鳳毛麟角,真的慶幸這樣的人竟然生活在我周遭,在我眼里,她此時好似當下社會文明殘存的一絲搖曳的燭光。
? ? ? ? 記得小時候我躺在被窩里,不知哪根筋搭錯,突然想到了死亡,想到這個世界終究有一天會和自己沒有任何關系……思緒再次回歸到現實,躺在被窩里的我渾身驚出了一身冷汗,在那一刻我是怕死的。來到今天,我的思緒已經不再害怕死亡,能坦然去思考關于死亡的問題。面對死亡,不再害怕。“無情歲月增中減”,雖然死亡離我越來越近。因為我知道在我終將要去的那個世界里,那里我認識很多人---我的親人和朋友,曾經我們是如此摯珍對方。去那個世界,我不會孤單,我不會孤立無援……我想這就是文明三要素中“宗教---人類心靈寄托”的力量。宗教信仰留在內心,落實于行為便是真善美的傳承,若只是掛在嘴邊,干著掩耳盜鈴的勾當,這個社會的風氣和秩序不會好到哪里去。
? ? ? ?一日妻子打電話給我,語氣很激動,“你猜我今天買菜路過藥店詢價看到誰了?”“蘭姐?”我回道。妻子很驚訝,“還真是,你怎么猜到是她的?她沒回老家。”“你我最近的朋友圈里,能和藥店扯上邊的,不就蘭姐一人嗎?”
? ? ? ? 晚上到家后,妻子講述了事情的始末,到菜市場買菜路過一家藥店,處于職業習慣,便進去看看同種類藥品的價位。她們業內稱為“詢價”,進去一抬頭看見當值的營業員竟然是蘭姐---她不是回老家照顧她生病的婆婆了嗎?怎么在這家藥店上班了?適時蘭姐也看見了妻子,臉刷的一下脹得通紅。看這臉譜變化,妻子一下子明白了。事后分析,蘭姐肯定是早找好這家藥店了,怕離職原因是跳槽到同行業,被告密到老板那里會克扣當月薪水,于是編了一個“婆婆動手術”的故事。我有些怔然,蘭姐能編出這一出,在她心中,她得有多恨她婆婆啊……
? ? ? 大頭在旁邊也聽見我和妻子的對話,我扭頭問大頭,“等爸爸媽媽老了,排泄功能不好了,你是不是也只愿意買瓶開塞露?”“不,我要帶你們上醫院。”大頭回答很堅決。我和妻子不可置否,將來他會接觸到這個病態的社會,變成什么樣,我們都無法預料。但此時他的回答卻是我們這個社會所缺失的。
? ? ? ? 我不怕死,但害怕老去。死后的生活我可以預計,老后的生活卻怎么看都看不到邊……
? ? ? ? ? ? ? ? ? 2017.4.1日草擬于張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