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寫紅樓,批閱十載增刪五次,加之沒有寫完便辭世了,的確給后世留下了挺多紅樓未解之謎。其中秦可卿淫喪天香樓便是一回。
我們現今看到的紅樓版本,秦可卿之死是因為生病,但從判詞描述來看,很明顯是曹公修改過的。脂硯齋批語中便有“此回只十頁,因刪去天香樓一節(jié),少卻四五頁也”,“隱去天香樓一節(jié),是不忍下筆也”等。
為什么刪掉?
曹雪芹寫紅樓的時候,正值清朝文字獄大興之時,而紅樓一書本就是圍繞賈王史薛四大家族來寫的,反映的是當時上層社會的各種腐朽。若照曹公原先設定的情節(jié)原封不動的寫,很容易被看出是影射當時皇族,只能無奈刪去。
“淫喪天香樓”具體是怎么一回事?
原諒我用大白話簡要介紹一下,一些批語注釋紅樓研究咱就先不提了。先說一說這回情節(jié)涉及的上下文幾個人物以及彼此的關系。
秦可卿:金陵十二釵之一,賈蓉之妻,秦業(yè)抱養(yǎng)的孤女。長相可人,風流裊娜,嫁入寧府后頗受尤氏及賈母的信賴,在府中地位還行。
賈珍:賈蓉的父親,秦可卿的公公,現寧國府當家人。生活窮奢極欲,雖有一妻二妾,但仍和兒媳秦可卿、妻妹尤二姐私通,后續(xù)更是間接導致了尤二姐的自殺。
賈蓉:秦可卿丈夫,老子和媳婦給他戴了綠帽子,不過他自己為人也不咋滴,和他老子一樣,流氓亂情男一個。
焦大:寧國府老奴,當年把主子寧國公賈演(賈敬的爺爺)從戰(zhàn)場死人堆里背出來,自己喝馬尿也要把討來的半碗水給主子賈演喝,可謂是寧府四朝元老了。為人剛烈頗有些憤世嫉俗,看不慣寧國府的種種行徑。當寧老太爺過世,賈敬出家(賈珍的父親),寧國府到了第四代,這位老仆便很不受待見了,經常被指派干些累活。
尤氏:賈珍的繼室,寧國府當家奶奶,但無實權,基本全聽賈珍的。
寶珠:丫鬟。
瑞珠?:丫鬟,負責放風。
其實這一回的情節(jié)挺簡單狗血的。先是賈珍覬覦兒媳秦可卿,半強迫半自愿吧,反正結果就是成功了。之后二人每每偷情的地點便是天香樓。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焦大常年待在寧國府負責一些雜事,早已知曉這段亂倫之情,很是不齒。一次醉酒便在眾人面前開罵了,他是這么罵的:“每日家偷狗戲雞,爬灰的爬灰,養(yǎng)小叔的養(yǎng)小叔子...”這里的“爬灰”便是指賈珍爬墻秦可卿這一節(jié)。
注意,焦大醉罵是紅樓里面是很有名的一節(jié),他借底層民眾之口第一次赤裸裸揭露了寧府的荒淫無道,說出當時上層社會的種種不堪。魯迅評論焦大是這么講的:“焦大的罵,并非要打倒賈府,倒是要賈府好……所以這焦大實在是賈府的屈原,假使他能做文章,恐怕也會有一篇《離騷》之類。”這里暫且不提這些,反正焦大這一罵,有心人確實是已經在心里埋下了懷疑的種子,比如尤氏。
接著丫鬟寶珠在打掃天香樓時,拾到秦可卿經常戴的一根簪子,便想著拿去歸還。誰知中途遇上尤氏,尤氏問她怎么回事,于是她說明實情,并把簪子交給了尤氏。得知這根簪子是在天香樓撿到后,加上之前的種種風言風語,尤氏更是疑心,便派人跟蹤賈珍,并和賈蓉商量決定找機會捉奸。后面的事就更簡單了,一天二人私會之時,放風的丫鬟瑞珠卻恰好睡著了,等到尤氏和賈蓉帶人到了門前才驚醒,此時當然來不及了,于是捉奸正著。
撞破之后場面自是難看,一番爭執(zhí)之后,秦可卿是又羞又愧,很快病倒了。注意,這里便是秦可卿病的由來。之后丑事傳開,賈母等人自是一改往日態(tài)度,賈敬的壽辰擺家宴,秦可卿抱病參加,尤氏和邢夫人卻冷言諷刺其不配參加,這又是一重打擊。
結局:丑事傳開,賈府顏面盡失,后賈蓉,尤氏,邢夫人,賈赦等人一致決定,只有秦可卿以死謝罪才能換回寧國府的顏面,秦可卿便一尺白綾在天香樓懸梁自盡了。放風的丫鬟瑞珠覺得因為自己沒有盡好職責才導致事情被傳開,心懷內疚也撞柱子死了,其實,這個丫鬟作為二人偷情的幫手,就算不自盡也得死。丫鬟寶珠覺得因為自己交的一根簪子引發(fā)兩條人命,也挺愧疚便幫秦可卿守靈。
至于主角賈珍,后世的種種品論中有一種較為認可的說法,說其對秦可卿是真愛,百般哭鬧無用,只得在秦可卿死后放聲痛哭,全不顧顏面,并花一千二百兩銀子為賈蓉謀取了個龍禁尉的職位,換得賈府愿意為秦可卿舉辦一場風光的葬禮。
這便是秦可卿“淫喪天香樓”的大致情節(jié)了。
怎么看這件事?
秦可卿的悲劇是注定的,作為金陵十二釵之一,她絕不僅僅是這回描述的風流淫蕩,事實上,曹公筆下,秦可卿來自仙界的清凈女兒之境,是太虛幻境之主警幻仙子的妹妹,她還負責將寶玉引入太虛幻境,教會其男女之情。此等人物,曹公的筆墨是深愛她的。
后世評論家馬瑞芳是這么點評的:
秦可卿(情可輕)一家的名字都是為了說明“情的罪孽”;太虛幻境判詞、紅樓夢曲規(guī)定她因淫自殺;焦大罵出她與賈珍、賈薔亂倫;她臥室的香艷描寫,暗示她是風月人物。作者在現實中選擇了秦可卿這個因風月之事敗露而死亡的人,作為“情”的象征,讓她在賈寶玉夢中“幻”為“情身”,還讓那個也叫“可卿”的仙姬與釵、黛的形象混為一體,最后與賈寶玉一起墮入“迷津”,暗示這是后來情節(jié)發(fā)展的影子,以自圓其“宿孽因情”之說。
秦可卿和賈珍是不是真愛我懶得探討,主要是我真的是太討厭賈珍這個人了。我想說說秦可卿為何注定是個悲劇。
和寶玉黛玉的出世思想相比,秦可卿是積極入世的。作為一個出身算是較底層的人物,她是時刻思慮寧國府的,也積極做事得到了掌權者的認可。但可惜,那個時代,她的積極入世沒有盼頭,一旦她觸碰到了某些逆鱗,注定成為犧牲品,畢竟地位最輕。
尤氏說她:“她這為人行事,那個親戚,那個一家的長輩不喜歡她……雖則見了人有說有笑,會行事兒,她可心細,心又重,不拘聽見個什么話兒,都要度量個三日五夜才罷。這病就是打這個秉性上頭思慮出來的?!笨梢娗乜汕淦綍r是思慮極深的。
底層人物嫁入豪門,她原不是這里頭的人,對富貴之家,自然比局中人多了一層眼光,一種旁觀者的眼光,寬闊又細膩。所以她會擔心,她比任何人都充滿憂患感,對于紅樓里的現狀,她是難得的清醒之人。她耳聰目明,心有戚戚,于是對王熙鳳提出了兩個著名的永葆家族無虞的方法:其一保證祖塋的祭祀,旨在對祖宗的孝敬;其二維持家塾的供給,旨在對后代的教育。但凡犯了罪,祭祀產業(yè)不會被沒收,便敗落下來,子孫回家讀書務農,也有個退步,家族不愁不再次興盛。錦口繡心,字字得來不容易。她立足當下,謀略明天,那等年輕的女孩子如此智慧老成,也是少有。
但可惜,她沒有能力改變那個時代的某些東西,有些事情從根上就是壞的。她改變不了那時上層社會的窮奢極欲,等級森嚴。她即便再聰慧清醒,也只能做一些內帷管家之事,而一旦家族需要她犧牲,她就得死。這就是那個封建社會女子的現狀。
可笑最后,她勤勤懇懇操勞思慮的寧國府,要她死以保全顏面,守靈的卻是一名丫鬟。
以上是我的回答,如果您有不同的見解,歡迎下方評論區(qū)留言,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