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講個笑話先。
王思聰問王健林:粑粑,錢是萬能的嗎?
王健林答:誰說錢是萬能的?錢明明是萬達的好嗎!
不好笑!
為什么錢是萬達的?為什么不能是你的,為什么也不是我的?
因為王健林隨口一個小目標就是一個億,你敢嗎?
我們真不敢!我們庸眾的認知不允許我們夸那么大海口。
我們不敢把目標往大定,我們的認知如此固化注定會圈死我們未來的最大發展,注定我們只能眼睜睜看著王健林與我們的差異就此遠遠拉開。
而其實最初本質上只是認知的差異,結果卻是億萬富豪與吃瓜觀眾的云泥之別。
(2)
認知到底是個什么鬼?怎么會有如此威力?
所謂認知,度娘說就是認識,是指人認識外界事物的過程,或者說對作用于人的感覺器官的外界事物進行信息加工的過程。
這個過程就是分別你我不同的過程。
那我們要如何改變過程從庸眾中脫穎而出?
必須認知升級。
核心就是歷事練心,積極開拓自己的心智模式,解除習慣思維、定勢思維和已有知識的局限,培養自己的批判性思維,用變化性認知看待人與事。
你可以沒錢,但不能沒有夢想,不能把沒錢的認知固化下來,你得像王健林一樣設個小目標,比如一萬,十萬,一百萬甚至一千萬。
(3)
舉個例子。
我朋友燕子是個有野心敢追求的女子。最初只是在超市的一個獨立柜臺替人賣花草茶,年薪不過兩萬多。她認定這不是她想要的。
當別的同事還在日復一日機械地上班,她不,她更多在觀察學習如何與人更好相處,結果不但業績做的比同事更好,她個人交際能力也突飛猛進。
等她熟稔和三教九流的人打交道后,她立刻跳槽去學產后媽媽護理,因為據她判斷,放開二胎后,這一塊需求會變大。
果然,她很快就學以致用,光產后催乳這一塊一個月收入都超過之前她賣花草茶的一年收入。
又因為她交際能力的提高,很快她想做的新項目就有人愿意投資,她不再僅僅于局限自己的一雙手所能創造的價值,她的發展空間就此慢慢打開。
她能成功正是因為她的認知已超身邊庸眾,她的心智模式是開放的積極的,對自我認知也是理性的判斷準確的。
(4)
再講個網絡段子。
一計生干部下鄉視察工作路遇一老鄉,問,老鄉,你知道為什么不能近親結婚?老鄉撓撓頭略顯尷尬傻笑說,嘿嘿,那個啥,太熟了不好下手。
這就是受已有知識局限的一個小笑話。
類似的笑話我們也時常犯的。
比如犯窮。習慣窮。因為自我認知不夠,賺錢能力有限,就這樣認命。
但對于想改變現狀想增加收入提升生活質量的人來說,窮是難以忍受的,積極升級認知才是正道,提升心智刻不容緩。
阿爾波特赫希曼說過,在一個人一生中的某個時刻,自我顛覆可能會成為自我超越的主要途徑。
認知升級就是一種自我顛覆,去掉該死的不敢,多歷事練心吧,別給自己設限,我們也要設個小目標,暫定一個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