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前幾天有家長給我交流說很郁悶,問她怎么了,她說現在的孩子都怎么了,小小年紀,怎么會說出那樣傷人的話呢。我問她到底怎么了,她說她們是和姥姥一起住的,平時姥姥幫她照看孩子,是個6歲的小男孩,前幾天早上,早飯還剩一點沒吃完,姥姥是鄉下過來的,平時比較節儉,就督促她兒子一定要吃完,不然就扣上一頂浪費食物的帽子。
? ? ? 小孩子當然不樂意了,隨口就說了一句,你回你老家吧,我討厭你,我不要你管,是我爸爸掙錢的,你又不掙錢!
? ? ? ? ?孩子姥姥是個特別要強的人,當時就給他吵,你這個孩子怎么這么沒良心,姥姥每天辛苦給你做飯,洗衣服,沒一句怨言,你怎么這么沒良心,說出這種話。
? ? ? 孩子看到老老這么激動,嚇得不吭聲了,老人了氣的回自己房間了。
? ? ? 后來,她給老人溝通,老人是明白了,可是孩子卻讓她為難,成人的道理在孩子身上似乎不那么管用。
? ? ?我說別急,給你講一個我的故事,也是最近發生在我身上的類似的事情。
? ? ?有天晚上,我兒子(5歲)要到床上吃果凍,快要睡覺了,我說你吃完了再上床,不然會把果凍弄到床上,他堅持要這樣,我就有點生氣,說如果你這樣,我就沒收你的果凍,他就開始發脾氣了,說爸爸,我討厭你,你走吧,你不要在家里。
? ? ?說到這里,我也要反省,他說的這些話其實也是我們的話,有時候比如快睡覺了,我會因為一件事和他辯論(其實是為了鍛煉他的思維能力),他媽媽有點不耐煩,就開玩笑的說,你倆人有完沒完,再不睡覺都出去睡大街吧。
? ? ? ?他學會了這個說法,并添加了一些個人情緒,我聽完他的話,假裝生氣的說:好,我走,再也不會來了。然后就走出去,啪的關了大門,我上了6樓,我住在5樓,臨出去的時候,我聽見他媽媽說,你看看,你爸爸真的生氣了,你還要不要爸爸。
? ? ? 他嚇得哇一聲哭了,說我要爸爸,你快點讓爸爸回來吧,他媽媽說,是你自己說的話,讓爸爸傷心了,你要自己去解決,聽到他急急忙忙跑到樓道里,喊爸爸,對不起,你快回來吧,我不讓你走了。哭喊了幾聲,沒有回應,他又下到4樓,還是沒找到我,哭的更傷心了,有跑上去喊,媽媽,你快點給爸爸打個電話,讓他快回來吧,他真的走了。
? ? 這時候,他媽媽當著面撥通了電話,說涵涵知道錯了,你快回來吧!
? ? ? 等我回來的時候,他給我真誠的道歉,并保證以后不再說這樣的話了。
? ? ? ?其實從頭到尾,我都沒有真正的生氣,我只是將計就計,讓他體會了一下那樣說的后果,行動,永遠比說服更有力。
? ? ? ?當然,也要感謝她媽媽的配合,因為我們之前已經達成共識,教育孩子不能只靠言語,必須要言傳加身教,當然我們也在改變,盡量改掉以前不好的習慣。
? ? ? ? ?而那個家長的問題就是試圖用成人的道理來說服孩子,有的甚至動用了武力讓孩子屈服,就算他妥協了,也一定是懼怕了家長的威嚴,這是怕的結果。
? ? ?孩子是迫于無奈,懼怕的是家長怒火后面的暴力,,這是一種失敗的溝通,給孩子的經驗就是當道理不能使人屈服的時候,就要使用暴力。
? ? ? 而在我和孩子的溝通中,孩子懼怕的是親情的流失,他害怕我真的離家出走就沒有爸爸了,最后在他媽媽的調和中,我也改變了主意,實際上是給孩子一個臺階,也是給孩子一個犯了錯去改正的機會,家長需要給孩子的是希望,而不是絕望。
? ? ? 而對于孩子無心的狠話,家長其實完全不必太大驚小怪,其實他也未必能完全明白他口中狠話的真正含義,他只是為了表達心中的憤怒情緒,而又找不到合適的詞語,于是就把學到的詞語拿出來嘗試。家長卻有點信以為真,這是我們經常犯得錯誤,總是拿成人的觀念來衡量孩子!
? ? ? 當你孩子口出狠話的時候,我們是不是要檢討一下,在孩子面前是不是經常口無遮攔。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模仿對象,他分辨不了錯與對,只知道喜歡和不喜歡。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千萬不要馬上去否定孩子,一定要先從自身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