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游記》的故事中,對于孫悟空與豬八戒這兩名經典主角,幾乎人人都耳熟能詳,他們有著大致相同的經歷,但因為不同的性格,最終取得的成果卻是天差地別。
我們且來分析一下這二位的經歷,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了他們成就的不同。
出身
在原著中,用大篇幅詳細交代了孫悟空出身、學藝的過程,而對于豬八戒的來歷,僅在孫悟空初遇豬八戒,打上云棧洞,喝問其本事時,豬八戒才簡單地說了一回。
孫悟空出生時“便就學爬學走,拜了四方。目運兩道金光,射沖斗府。”
豬八戒則自述說道“我自小生來心性拙,貪閑愛懶無休歇。不曾養性與修真,混沌迷心熬日月。”
隨后,孫悟空因為想到生死而心中起了道心,遠赴海外求仙訪道,并最終拜得菩提祖師,學成通天本領。
豬八戒則為“忽然閑里遇真仙,就把寒溫坐下說。勸我回心莫墮凡,傷生造下無邊孽。有期大限命終時,八難三途悔不喋。聽言意轉要修行,聞語心回求妙決。”
由此可見,孫悟空生來不凡,起了道心后便立即付諸行動,一心一意只想求道,并得償所愿。
豬八戒則生來笨拙懶散,卻際遇非凡,遇得真仙,得真仙指點而心回意轉,修得真仙妙決。
總結來說,孫悟空屬于那種天資高、心性好、有決心、有毅力的類型。
而豬八戒則屬于懶散平庸,混吃等死卻又有一點靈性的類型,若沒有那一點靈性,就算得到真仙指點,也未必能心回意轉生出道心,并修道有成。
劫難
學得本事后,這二位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孫悟空大鬧天宮,得封齊天大圣,逍遙天地間。
豬八戒修成大羅仙,飛升之后“天仙對對來迎接”,玉帝設宴款待并“敕封元帥管天河”做了天蓬元帥。
跟著,他們又先后遭遇劫難,雖然這個劫難可謂是咎由自取!
齊天大圣得意忘形,偷蟠桃、鬧瑤池,最終被如來壓在五行山下。
天蓬元帥則在瑤池的蟠桃會上醉酒,闖入廣寒宮見到嫦娥仙子動了凡心,最終被貶出天關,下界投胎成豬。
這一次的劫難,絕對是他們人生中的重大轉折點,為他們迎來自己最終的使命做好了鋪墊。
我們再來總結一下,孫悟空與豬八戒在這個階段,憑著過人的本事,都開創了自己的輝煌事業,然而卻又因為各自性格上的缺陷,導致事業遭遇到毀滅性的打擊,一敗涂地。
孫悟空的性格帶著隨性、灑脫的特性,屬于想到就做、不顧后果的類型,容易得意忘形、肆意妄為。
豬八戒的性格帶著粗莽、貪妄的特性,屬于莽撞粗魯、貪吃好色的類型,容易被外物引誘,自控力比較弱。
轉機
好在經歷了這次失敗后,他們并沒有一蹶不振,而是默默地潛伏起來,等待著東山再起的機會。
人間漫長的五百年過去,轉機終于來臨,當唐三藏奉旨前往西天取經時,孫悟空與豬八戒的命運再次轉變。
當孫悟空被唐三藏救出來后,雖然自愿拜他為師,護送其前往西天取經,但依然本性難移,行事全憑自己的心性,肆意妄為。
好在佛祖早有預料,賜下了緊箍咒,降伏他這只心猿,才讓孫悟空愿意一心一意地隨著唐三藏去往西天取經。
豬八戒倒是聰明得多,下界成為豬妖后,日子難過,初遇觀音菩薩時,就求菩薩“撥救撥救”,終于得到觀音菩薩的指點:與取經人做個徒弟,往西天走一遭來,將功折罪,管教你脫離災瘴。
后來,孫悟空與唐僧取經路上遇到豬八戒,被孫悟空打上門來,豬八戒聽到取經人的名頭時,立即罷手投降,乖乖地拜了唐僧為師,都不需要用緊箍咒加以約束。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孫悟空雖然飽經劫難,但依然保持著自己的本性,而在本性受到約束后,也能立即面對現實,接受規則,并積極地融入新的身份與使命。
隨后的取經路上,孫悟空與各路妖怪戰天斗地,又動用自己昔日關系,四方求援,為取經成功,立下頭功。
再看豬八戒呢,在經歷劫難后,立即向現實低頭,輕易地拋去過去的榮譽與地位,順勢而為,隨波逐流。
但是,與孫悟空不同的是,豬八戒雖然輕松地接受了新身份與新使命,卻變得更加消極,對取經之事,根本就不怎么上心,只當是尋了一份可以讓自己“將功折罪”的差事。
你看他一路上,動不動就要分行李散伙,動不動就想找個漂亮的妖精當上門女婿。
正果
正是因為他們面對新身份的不同態度,導致取經成功后,所得的正果也大不同。
孫悟空得了斗戰勝佛的果位,雖然是眾佛中最后一位,但排名比所有的菩薩都還高,可謂榮耀至極,得了真正的正果。
而豬八戒則得了一個凈壇使者的果位,雖然是個菩薩果位,卻只能算是個閑職,排名在諸多菩薩的最后幾位。
就如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創業失敗,迫不得已換了一份新的工作后,如果不能積極主動地融入新的工作、新的身份中,想要再次獲得更大的成就,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比如豬八戒,當初統領八十萬天河水軍、有資格參與蟠桃會的天蓬元帥,與如來現封的閑職凈壇使者相比,孰優孰劣,一目了然。
再看孫悟空,當初齊天大圣的名號,不過是玉帝為了安撫他,封的一個有官無祿的空銜,而如今的斗戰勝佛果位,卻是實打實的佛祖果位。
很多人讀完《西游記》后,總覺得孫悟空與豬八戒之所以會取得不同的成就,是因為命中注定,是佛祖的安排與算計。
但我們稍微深入地分析一下就會明白,其實真正決定自己命運的,往往是自己的性格!
對我們普通人來說,每個人都渴望著能創立自己的一份事業,贏取自己想要的幸福,并不斷地為著這個目標而努力奮斗。
然而在我們創業的過程中,失敗總是難免的,這時,我們不妨對照一下自身,我們的出身、資質、際遇、決心等等,到底更接近孫悟空呢,還是豬八戒?
在我們人生中遭遇的重大失敗與挫折,到底是外力因素引起的,還是我們本身性格的缺陷引起的?我們是否能克制自身性格的不足,給自己一個緊箍咒?
當我們經歷失敗,再次準備東山再起時,又能否及時地端正自己的態度,用積極飽滿的精神狀態,去尋求更大的成功呢?
(更多精彩內容,與作者互動,歡迎關注公眾號“布曲讀書”)
(本文圖片源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