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奇書”是冰心對《穆斯林的葬禮》評價,“最有生命力的茅盾文學獎經典作品”是出版商對此書的評價。當我讀完這本《穆斯林的葬禮》后,這本最有生命力的奇書帶給我的是一個全新的天地,他帶我見識了我從未接觸過的領域,當我讀完這本穆斯林的葬禮后就本最有生命力的奇書,也帶我見識了我從未接觸過的領域,也帶我了解了我們中華56個民族中,回族人的民族生活和獨特的風情。最重要的是此書也讓我為書中鮮活的生命的悲歡離合感到痛苦與惋惜。
全書圍繞兩位主人公展開故事情節娓娓道來,看似波瀾不驚實則暗藏風雨,一旦爆發便電閃雷鳴,整本書四五十萬字,向我們講述了主人公韓子奇六十年因玉結緣的人生和主人公韓新月二十年的悲苦人生,而全書將兩位主人公的人生分為兩條主線,向我們展現,再匯為一條,最終向我們展現的是一個穆斯林家族的興盛和衰亡。
《穆斯林的葬禮》作為獲得中國最高文學獎殊榮的一部作品,那他必定有其具有文學歷史價值的意義,這讓我潸然淚下的書籍,我又不忍草草地進行讀書分析,而想要做好霍達這本代表作的分析,又是十分艱巨的,因為這本書不僅展現的是人物之間的情節,更是回族人民的生活和中國幾千來年來玉的長河。這些對我來說,至少在還未看這本書之前是完全陌生,從未接觸過的,因此對于此書的分析,我也只能從人物入手。
玉的長河:文中主人公韓子奇是無父無母的回族孤兒,在跟隨虔誠的穆斯林朝拜者吐魯耶定前往圣地麥加的路途中,遇見一生為玉器行業辛勤付出的梁亦清。韓子奇在看見梁亦清打磨的各種巧奪天工的玉器之后,便從此被這玉勾了魂,從此拜師梁亦清,開始了自己與玉結緣的人生。
梁亦清是一位兢兢業業的琢玉藝人,一生為自己的琢玉事業,毫無怨言的付出,守著自己的奇珍齋,從不做一些越界的事情,自從收了韓子奇這個頗有天分的徒弟后便無私地將自己畢生的琢玉技能一分不減的傳授給韓子奇。梁亦清膝下無子,只有一對女兒,大女梁君璧,小女梁冰玉。對梁亦清來說,韓子奇也算是自己的兒子了。梁亦清因接了蒲綬昌為期三年的大件玉器打磨,在即將完成交工之際,因過度勞累猝死在自己耗了三年心血的“鄭和下西洋”寶玉之下。浦綬昌趁火打劫,借未完成事先約定將梁家洗劫一空,一時間曾經幸福的幾口之家遭受滅頂之災。聰慧機靈的韓子奇依勢拜在蒲綬昌門下為徒。在蒲綬昌的匯遠齋,韓子奇隱忍兩年,偷學匯遠齋玉器行業的生意,學成之后又回到奇珍齋靠著自己的聰明才干,一個人撐起破敗不堪的奇珍齋,正當其珍齋如日中天之時,日本侵略中國,戰爭四起,視玉如命的韓子奇不得不將他的寶貝玉石一起帶到倫敦,這與家鄉的一別便是10年。
梁冰玉在韓子奇離家之后也前往倫敦上學,并在倫敦戰事緊張,生死之間時與韓子奇越過穆斯林的禁忌,兩人墜入愛情的火焰,以夫妻之名義在倫敦一待十年,并孕育了一個女兒——新月。十年戰亂結束,受不了思鄉之苦的兩人回到北京那博雅宅,頓時展開一場腥風血雨。
韓君璧在面對丈夫與親妹妹的雙重背叛后痛苦不已。在作為親人和妻子之間仍然不能經受這種背叛,無從選擇。一向溫柔賢淑的梁君璧從此變得霸道,刻薄。梁冰玉這個接受新思潮的女性也不愿意與姐姐同侍一夫,希望和韓子奇再一起返回倫敦。不料韓子奇一回到博雅宅變被自己的玉魂勾住,不忍再離開自己經營多年的心血。況且,梁君璧也為她生了個兒子——天星。為了自己的玉,也為了彌補對兒子的父愛,韓子奇猶豫不定,梁冰玉看清韓子奇的心事,心酸不已,留下兩歲女兒新月獨自一人離開了這個她曾經的家。
月的清冷:韓新月是韓子奇的小女兒,是韓子奇的掌上明珠,從小聰明伶俐,在學業上刻苦用功,用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北京大學。新月的命運是幸運的,也是悲苦的,因為不知自己其實是梁冰玉的親生女兒,一度的傷心懷疑,為什么媽媽會對自己如此的刻薄冷漠,感受不到母親身上對女兒炙熱的愛。不過考上自己最想進入的北京大學后,新月便忘掉了這些煩惱。在大學里,一向刻苦的新月為了證明自己一個回族女孩與漢族一樣平等,更加發奮努力,幾次在班級上保持第一名的成績。不料命運無常,一個意外讓大家發現韓新月有心臟病。這個倔強的女孩,從此便要留在醫院接受治療,等待隨時到來的審判。在與病魔的對抗中,愛情成為新月活下去的希望,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自己的哀愁中,父親才告訴自己,親生母親是誰,才告訴自己,幾十年前的恩怨。然而,即使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沒有見到自己的親生母親,在20歲的如花的年紀,一輪新月就這樣從夜空中落下。
楚雁潮是新月的班主任,自第一眼見到新月便對這個女孩悄然種下情根,他們有一樣的興趣,都對英文翻譯事業有著無限的憧憬。這個男人直到得知新月被病魔纏身之后才向新月吐露自己的心聲,在新月無數次的絕望之中,楚雁潮都在極力挽救這個心愛的姑娘。這激昂的愛,熾熱的愛,也無法留住新月的生命。新月在醫院的最后一刻等待著天明,等待著楚雁潮的到來,天明了,隨著一聲“楚……”字的結束,新月的生命在等待中戛然終止,楚雁潮最后一刻,沒有陪伴在新月身邊,這一遺憾,這悲痛的愛情呀,該怎樣來撫平呢?
故事的結局,韓子奇,梁君璧相繼去世,直到韓子奇死的那一刻才倒出驚天秘密,他并不是一個穆斯林,他欺騙了所有的人,他是一個漢族人,依據穆斯林的教義,回族是不能與一個漢族通婚的。韓子奇默念清真教言,向真主贖罪,他是否已經贖清了自己的罪孽?
梁冰玉在離開三十三年后重回博雅宅,想見一見自己可愛的女兒,然而曾經的博雅宅已經成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自己可愛的女兒已經躺在穆斯林們的天園里。
霍達對主人公的一生是這樣評價的:“韓子奇遺忘了穆斯林的信仰,被虛幻的凡世蒙蔽了雙眼,在珠寶鉆翠,奇石美玉中度過,韓子奇遺忘了穆斯林的信仰,在奇石美玉中度過了自己癡迷的一生。為了玉,他放棄了朝覲的主命;為了玉,他拋妻別子;為了玉,他葬送了冰玉母子。他一生中總是被玉所驅使,如果不是玉,他也許每一步都不是這樣走過來的。玉不屬于任何人,他們這些玉的奴隸,只不過是暫時的守護者。玉最終還要從他們手中流失,匯入滔滔不絕的長河,他自己只能赤條條歸于黃土,什么也不能帶走”。我想這也是作者想傳達給讀者的人生真諦。
整部小說充斥著悲劇的美,莊嚴肅穆,引人深思。希望我們的生命不會像韓子奇這般棲棲遑遑,到最后只剩一具疲憊的軀殼,一個空虛無物的靈魂和不可饒恕的深重罪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