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在細雨紛紛的午后,和兒子一起在家看了電影《小王子》。孩子一臉鎮定,我卻哭成了狗。
小王子注定是寫給大人們的童話。
我們的成長過程就是被人挑選的過程,參加一場場考試,一次次選拔。在影片前半場灰暗的色調中,城市,街區就像一塊塊密集的電路板,每個人都一臉麻木,按部就班的工作,生活。大家只關注數字,房產,財富,和未完成的人生計劃。
小女孩乖巧懂事聽話,卻沒有通過沃斯學院的面試。小小年紀,卻更像一個成熟的大人。家里墻壁被鄰居爺爺飛機撞了一道裂縫,自己一個人報警,通知保險公司,拍下裂縫各個角度的照片上傳,填好各種表格,跟隨警察叔叔上門要求賠償。
等媽媽下班回家后,若無其事淡定說出原因及處理結果,根據母女對話,類似事件小女孩肯定不止一次的獨自處理過。
能干獨立的單親媽媽給女兒制定了完美具體的人生大計,精確到每周,每天,每時,每分。小女孩設定鬧鐘,自己學習,健身,嚴格執行計劃。
自律,強大,執行力強,不做任何無關緊要的事情。這難道不是完美的小孩,完美的生活嗎?
可是,等等!總有些地方不對勁!
屋子整潔有序,無任何多余裝飾,媽媽聲音好聽,卻很冰冷,容不得孩子犯錯。小女孩聰明乖巧,卻很少笑,也沒有朋友。母女對話冷靜,理性,卻感受不到溫情的流動。整個房子,街區很少有植物,綠色,枯燥乏味。
人的一生真的可以按照計劃來嗎?
這樣的場景何其熟悉,大好春光里,青春少年坐在斗尺書桌前,刷題,刷題,刷題。
直到小女孩收到那個紙飛機,讀到那個關于小王子的故事,一切,都不一樣了。
飛行員的院子有花,有蝴蝶,有綠樹,有草地。他們一起看著彩虹色的降落傘從頭頂緩緩落下,把自己罩住。小女孩第一次發出了銀鈴般的笑聲。和小王子的聲音一樣好聽。
他們一起躺在柔軟的草地上曬太陽,用放大鏡看一只草葉上的蝸牛,一起坐著手動滑輪的自制電梯上到樓頂上,看日落和星星。談論著小王子,和他的玫瑰,他的旅行,他的狐貍。
小王子的故事就這樣,借著小女孩和老去的飛行員的視角徐徐展開。
小王子的星球很小,玫瑰慵懶而又驕傲的神態很可愛,明明精心裝扮過,面對小王子的贊美,卻驕傲漫不經心的說:我才剛剛睡醒。
玫瑰與小王子像極了年輕時的我們,明明非常相愛,但卻互相傷害。
終于,小王子決定離開玫瑰。
玫瑰說,我以前很傻,請原諒我吧。祝你幸福…是的,我是愛你的,你卻始終都不知道,這是我的錯。這些都不重要,但你和我一樣傻。
小王子遇到了狐貍,狐貍教會了小王子如何建立愛的連接,學會愛,表達愛,小王子馴服了狐貍,從此,他就不再是一只普通的狐貍,而是一只獨一無二的狐貍,是一只看見金色麥浪就會想起小王子金色頭發的狐貍。
他告訴小王子:只有用心才能看清事物。本質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到的。
這些年來,我們曾經是誰的玫瑰,又曾經是誰的小狐貍?
電影有一個意料之外的結局,小王子長大以后成為了王子先生,王子先生是一個清潔工,一個一事無成,什么都干不好,經常犯錯,時刻擔心被批評,會失去工作的清潔工。
是的,那個靈氣逼人的小王子被人強迫背下描寫社會規則的書,所有不必要的夢想,玩具,記憶都被機器加工成實用的回形針。小王子失去了記憶,沒有了童心,變成了不斷犯錯的碌碌無為的成人,卻仍然在努力地適應現代社會的種種規則。
商人通過機器工廠讓所有的人都失去了夢想,商人認為,星星和夢想一樣,沒有什么用,掛在天上只會給人帶來幻想,人有了夢想,就不能安心為他工作了。
當小女孩找到王子的時候,他只想著工作,王子看著那只綿羊,卻忘記了它是什么,商人讓王子忘記童年,才能更好的為他工作。
我們每個人生命中都有這個“商人”,驅使自己忘記童年的夢想。
當小女孩舉起利劍,刺向禁錮星星的容器,星星一擁而出,回到了屬于它們的星空。
此時畫面切換到了在星球在工作的路人身上,原本麻木低頭趕路的行人,抬起頭,仰望星空說道“今晚的天空多美啊!”。
是啊,許久沒有星星,都已經遺忘曾經的天空是如此的燦爛和美好。
當王子和小女孩逃離那個星球,找回了童心之后,王子最后也變回了那個有著純凈眼睛,懂得用心去看待事物的小王子。
電影中小王子結局是一把利劍,刺向成人們的心。
為什么小王子成長之后變成了不斷犯錯的員工?他在商人的安排下努力適應現代社會的種種規則,并忘掉之前的事情。
這種原本在書里就存在的矛盾,在電影中更加尖銳。看著每一個電影里出現的大人,我們在生活中都找得到原型。
盡管已經老大不小了,但是我還是覺得想象力和好奇心,是人一生中最純粹的品質。但是遺憾的是,很多時候越來越多的人已經喪失了這個能力。
雖然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瑣碎且無趣的,但是作為一個孩子的媽媽,我期望至少在童年的時候,能夠保證這樣的品質。而我也希望更多的成年人,能夠保留下我們的想象力與好奇心。
其實也無法完全責怪父母們。這個社會越來越功利化了。我們每個人都急迫地渴望成功與揚名立萬,對發生的每一樣事情第一反應就是考量利弊。也正是因為這樣,小王子這部童話,在現在看,更覺得有意義。書里面那些面目可憎的大人,形象也越發分明。
每個人都曾是孩子,但很多人都遺忘了。
看完這部電影,我想回去,對那個童年的我說一聲:
抱歉!最后還是成為了一個沒有想象力和好奇心,只認得數字和財富,非常無趣的大人。
我更想對自己說:夢想不曾破碎,只是深埋心底。
只要不曾遺忘,終有天會破土,發芽,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