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力宏陪我走過的韶華
浪漫,是我所聽到的王力宏。
喜歡上王力宏,已經(jīng)是11年前的事情了。直到今天,他的所有歌中,我最愛的仍然是《Can you feel my world》,至今無法被代替。“已經(jīng)聽了一百遍,怎么聽都不會倦,你一直在身邊”。
其實,這么多年了,這首歌到底講得是什么,我仍舊是一知半解。但誰說歌曲就一定要聽懂呢,一如“一萬個人,一萬個人心中的哈姆雷特”,一首歌,不同的人聽了,總是會聽出不同的味道。
青春期時,這首歌,我聽到的是與家人的對峙,對許多問題的困惑;難過的時候,聽到的是共鳴;長大了些,開始慢慢品味起這首歌的曲調(diào),和力宏那獨特的嗓音;如今,每當音樂播放器跳到這首歌,聽的便成了回憶。
11年前,一曲《你是我心中的日月》紅遍大街小巷,身邊的人似乎都種了毒,口中總是會無意脫口而出“你是心中的日月,落在這里……”。那時候,周杰倫、SHE、蔡依林、孫燕姿、潘瑋柏……盛極一時。而我最喜歡的是那個陽光大男孩,棱角分明,嗓音干凈;有時候一臉頹廢,有時候有些呆萌。
他在別人眼里總是有些不善言辭。可能是因為性格,他更喜默默耕耘。或許這是許多人喜歡他的原因:帥氣、有才、低調(diào),還特別上進。況且,他的音樂,正如一位歌迷說過“有的歌曲,需要慢慢品味,才能品出其中的醇香”。深情、調(diào)皮、迷惘、釋放……他的歌曲,會另我越聽,越沉醉于其中。
年少的時候,家人總是抱怨,我沒事在房間貼那么多海報干什么,還老浪費錢去買光碟、磁帶。要知道,那時我們家的經(jīng)濟有些拮據(jù),我的“浪費”不亞于一個每月工資兩千的人,卻買了個一萬元包的奢侈。
他們哪里知道啊,那時候一個小縣城的姑娘,青春期充斥的都是自卑,沒什么特長,又矮又沒魅力,除了努力讀書,我不知道要用什么方式可以與外面的世界接軌。難得還能順著專輯里那些動人的樂符,看到世界的繽紛色彩。并因為那些唯美的歌曲,在要走的路上不斷摸索,只希望有一日,真正到達歌中的安寧空谷。
那時候,他和周杰倫是臺灣同時期十分矚目的兩大歌王。后來許多年,一些人還總會拿他的成績與周杰倫比。不知道是為了噱頭,還是什么為了什么。我挺想不通的,“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就像文科狀元和理科狀元,能拿來比嗎?這樣說來,究竟是文科狀元,還是理科狀元更勝一籌?
周杰倫有他的才氣和魅力,但王力宏也自有人們獨愛他這一瓢水的特別。也許他也有過較勁,即便惺惺相惜,即使再怎么淡薄,面對夢想,面對執(zhí)念,總有一個時刻,是正常人就還是會有不甘的吧。
讀高中時,一到課間,我們學校的校園廣播就會響起《我們的歌》,我最喜歡蹲在草坪邊跟著哼唱“能不能不要切歌,繼續(xù)唱我們的歌……”,有男生經(jīng)過,就會玩味地瞟來一眼。
其實,迷戀王力宏那么多年,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原因。青春期里,也就是那個《你是我曾經(jīng)不能碰觸的絕望》里的男生,我暗戀了將近八年之久的人,年少時,我第一眼看到他,一眼想到的是王力宏。對,他是那種校草類的男生,只是不知道怎么后來,王力宏依然那么帥,他卻長殘了。
大三那年,王力宏到我們學校旁邊——那座城市最大的體育館開演唱會。因為離得太近,不管他唱什么歌,我們學校的學生都能聽得一清二楚。我永遠忘不了那一晚,那個我喜歡了整個青春期的明星,那個我身邊好友全都知道,我多么瘋狂迷戀著的偶像來到我在的城市。我卻,連張多余的門票錢,都拿不出來。
我忘不了那個夜晚,宿舍的人都出去玩了,我把燈光關掉,獨自趴在窗臺聽著從對面的體育館傳來的歌聲。仲夏,習習涼風,我暗自下定決心,工作后一定要存夠錢,有朝一日買到前排的位置,去聽他的演唱會。也不枉這十多年,他的音樂給予我的希望與溫暖。
不知不覺中,沒想到二哥家都有二胎了。
其實這兩年,我已經(jīng)沒怎么聽他的新歌了,可能是因為從前他那些代表作,在我心中,已經(jīng)無法被別的歌曲超越了吧。
原來,我們都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