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無忌和周芷若婚禮上。
范遙對趙敏說:“郡主,世上不如意事十居八九,既已如此,也是勉強不來了。”
趙敏道:
“我偏要勉強。”
隨即走近張無忌,并以以金毛獅王的毛發令張無忌追隨她離開。
“我偏要勉強”是懂得爭取,不管什么困難,多少人阻擋,都不畏懼。
這種越因果不明,越不可動搖地堅定下去的奇怪的執著,是大多數人血液里曾經流淌,但卻漸漸干涸的東西。
在長大后,越來越被各種現實裹足,往往有多少渴望,就有多少心中的禁錮。
考慮太多,不敢從心出發,害怕一旦做下自己由心的決定就會付出多少代價,害怕一旦爭取就會失敗,就會受傷。
在害怕擔憂面前,猶豫不決,沒有那股“我偏要如此”的堅定和信仰,沒有那種力排眾議堅持自己想要的決心。
趙敏對張無忌說:
“我就是愛恨分明,我想要為自己該爭取的爭取,即便是遍體鱗傷我也認了。”
趙敏就是單純的愛一個人啊,為了這個她愛的人,不管什么代價她都愿意。
愛張無忌到愿意為他犧牲,靈蛇島上以拼命三招舍身救張無忌,最后一招天地同壽擊退三使,但自己卻身受劍傷;在藏有莫七俠的山洞中,為維護張無忌的名聲,使出調虎離山之計,自己卻被武當四俠打入山谷;汝陽王父子欲以緩兵之計除掉無忌,趙敏以刺胸逼退汝陽父子。
趙敏為了張無忌,什么都可以犧牲奉獻,即使是自己的生命安全。
自己的生命可以不在乎奉獻,但最令人傷心的是情人的不在乎、不信任、誤會、傷害。
在張無忌誤解后,她說道:“張無忌,你知不知道我為了你,我已經死過一次了;你知不知道我為了你,我差一點家破人亡;你知不知道我為了你,我哥哥都已經死了;你知不知道我為了你,我成了家族的千古罪人;你知不知道我為了你,……七王爺逼我嫁給他的兒子,我不愿意。因為我喜歡的人是你,我逃婚,我背叛了這個家,我害死了我爹;我……我害死了我哥;我害死了我的家人。我有一肚子的苦水,我沒有地方吐,沒有地方可以說,我以為到你的面前,可以得到一絲絲的安慰,可結果呢?我恨你,你這樣對我。我恨你,我討厭你……我為什麼要生在蒙古帝王之家?我為什麼要愛上我的死對頭?我寧可永遠沒活在這個世上,我寧可不要活在這個世上,你知道嗎?”
趙敏身為郡主,屢次遭張無忌誤解傷害,辯解無用后自是傷心無助。
可是她還是不愿放棄,她依然不屈不撓地爭取自己想爭取的,她堅定對張無忌說:
“我不管你對我怎么想,我不管你把我看做什么樣的人,我告訴你,我趙敏,對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絕不后悔。”
若是平常人,遇到這種情況,面對現實的僵硬,大多選擇了軟弱妥協。
可趙敏不是。
她依然為自己爭取自己想要的愛情,即使要付出很多的代價,但她覺得值得,為了愛的人值得,為了她想爭取的值得。
幸福是要自己爭取的,真愛也不容易,一旦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自己的真愛,別輕易放手啊。
找到真愛就是幸運的開始,倘若你認定的真愛不愛你,那你就努力讓TA愛上你啊,雖然過程會很辛苦,這辛苦也是代價啊,只要你不怕這代價。
對于認定的真愛你要有“我偏要勉強”的勇氣,你要堅持到TA愛上你的那一天,因為真愛本該就在一起,只是要經歷一些波折,要有時間的沉淀以及等到真愛的那個人的成長。
在書中的尾聲時,周芷若問張無忌趙敏、小昭、蛛兒以及她中,他最喜歡誰?
張無忌回答:“到了今天,我才知道我真正愛的是誰。”
周芷若試問道:“是趙敏?”
張無忌回答:
“沒錯。小昭離我而去,我自是十分傷心。我表妹去世,我更是難過。后來你變了,我既感痛心又深感惋惜。剛才我一路在找趙敏的時候,我深深感受到,要是我這一生再見不到她,我寧可死了的好。這樣的心情,我以前對旁人從未有過。芷若,我對你一向敬重,我對殷家表妹心生感激,對小昭是意存憐惜。可是我對趙敏,卻是刻骨銘心的相愛。”
趙敏聽到,會心一笑,自己要爭取的愛情終于爭取到了,終于等到張無忌愛她了,不枉自己承受了那么多苦,不枉自己堅持初心,終于換得情郎畫眉之約。
張無忌容易動心,但并不花心。千帆過盡后,他才知道他最愛的是誰,自會一生一世好好珍惜趙敏。
鳴人的兒子博人問鳴人:“爸爸,你年輕的時候干了什么偉大的事啊?”
鳴人摸了摸他的頭,然后說:“我用了十五年,幫我曾經最喜歡的女生追回了她的丈夫。”
博人又問:“那媽媽呢?”
鳴人眼里光線都溫柔了,
“媽媽堅持愛到了我愛她的那一天。”
能分開就說明不是對的人,對的人會一直留在你身邊,堅持到你愛TA的那一天。
“我偏要勉強”是面對真愛才有的反應,因為對真愛哪有輕易放棄,對真愛怎么能放得下,縱使千辛萬苦,縱使傷痕累累,可是還是不愿離開啊,總是離開,還是會回來啊。
既然是真愛,你有什么理由不留住TA?
“我偏要勉強”。
愿你修得余生共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