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挑一的靈魂不多見
魯豫有約有一期節目是尋找三毛足跡的,她特意飛到了臺灣去采訪三毛的姐姐和弟弟,以期更近距離地了解這個偉大的女性。
我記憶特別深的一個情節是,當魯豫問到,“撒哈拉沙漠那么艱苦惡劣的環境,三毛每天還要提著水桶到很遠的地方去打水,這樣的生活那么苦,她是怎么堅持下來的呢?”
她姐姐說“因為她的內心是豐富的,所以她便也不在乎我們眼中的那些身外之物,她有自己的追求。”
同樣地,當魯豫在洱海邊上楊麗萍的月亮宮里問楊麗萍說“當神人會不會有點孤單”時,她很平靜地說不會,因為身邊的樹和海水就是她的伴侶,云朵就是她的頭發,她有整個大自然作伴,她不孤單。
我常常在想,究竟是什么樣的經歷和思考才會讓她們修得如此心境,能夠拋卻世俗的身外之物,堅持自己的獨立追求。
有人說,那是因為她們不缺錢,所以她們才會有資格過這種浪漫甚至在別人看來有點偏執的生活。
可是,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生活時并不寬裕,她甚至逼著自己多寫文章來賺取稿費。楊麗萍在20多歲的時候便已發現自己是一個不需要家庭,不需要愛情,只是來世間走一圈享受生命的人。
她們也都在為自己的衣食住行奔波著,而大抵她們內心的豐富堅強,已足以幫他們撐過物質和外界的干擾。
神人之所以為神人被大家廣為傳頌,我想,一是因為大千世界,神人很少,世界上不會再有第二個三毛,不會再有第二個楊麗萍。二是因為他們的身上都有著我們這等凡夫俗子可望而不可及的浪漫寄托。
正如那句,人的價值,沒有貧富,只有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