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獨自一個人離開了生活了十七年的家鄉,一個人到遙遠的地方讀書,繼而留下來工作。多年以后,仿佛切斷了與家鄉的一切,恍然回神時才發現,我好像弄丟了很多珍貴的東西。
剛讀大學的時候會跟很多高中朋友打電話,那時候用的電信的96301電信的話吧卡,打電話非常便宜,每分鐘只要5分錢,但是每個月的話費依然過百,和她們聊天仿佛有說不完的話一樣,總可以那么的興致昂揚,語言化解了思念之情,也聯絡了感情。
可是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這種聯絡就不知不覺間斷了,很好的朋友,電話也會一年都不打一個了,不知道是我從他們的世界里消失了,還是他們消失在我的世界里。
也許是大學和同學熟悉了以后,已經緩解了孤單,大家都有了新的朋友吧,雖然翻開曾經的留言,里面都說有了新朋友,不要忘了老朋友哦,可是這句話也漸漸的忘記了,原來朋友都是陪我走一段路程的。
可是多年以后,在聞到梔子花香時,我依然會想起曾經的校園,想起校園里的那些人來。在春天的傍晚我會想起曾經每個周五一路回家的婉,在夏日的操場上,我會想起那個短頭發的清爽女生新。
如今只有我一個人在這里。
02
前些天有個高中同學要畢業回去了,于是在畢業前找我們玩,我們帶他去參觀酒莊,吃美食,一起在河邊散步。
只是讓我驚訝的是,這期間我竟然感受到了久違的鄉土氣息。我們談論家鄉的同學,家鄉的美食,家鄉的故事,討論班里面誰最帥,誰最美,說到畢業時期發生的囧事。
我好像突然明白了為什么人生的四大喜事里會有“他鄉遇故知”了,一個人在陌生的地方呆久了,雖然也早已適應了這里的一切,讓當地人常常感到訝異——我是個外地人。但是遇見曾經的朋友就像是所有過去的美好回憶都由這個人傳遞回來,原來“故知”身上承載了太多的曾經和對故鄉人情的思念。
倘若那天來的是另外一個人,只要是曾經的朋友,大概都會有這種感受吧。
寫《回憶就像一場夢》時想起了我初中高中時期都很好的朋友,但是大概已經有好幾年沒再聯系過了,寫完文章忽然就特別想念她,于是Q上找她聊天,直接就跟她說忽然好想你,她就笑了說,嗯,這才是老朋友,不曾提起,但永遠也不會忘記。于是我們約著回去的時候一定會見面。
我曾以為許久不聯系的人,很難找到話題去發起對話了,于是不聯系就越不聯系,感情也就越來越淡了,可是當我愿意打開自己的心和她們交流時,我發現她們一直都在,而我們的默契和感情也未曾改變過,這種感覺真好,我對孤單忽然有了底氣,原來我不是沒有朋友,她們一直都在……
今天中午大學的那幾個美妞發來生日祝福的話語,我都懶得糾正她們我的生日還沒到呢(我過農歷啊姐妹們!),但是我的心里卻很開心,哪一天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一群人記掛著你,我們很喜歡每個人的生日吼上一吼,傳遞快樂和祝福的同時,也聊一聊近況。這會讓我們覺得我們一直還在一起呢,很溫馨。
03
不曾回憶時我幾乎要忘記自己曾受到那么多的安慰,關愛和祝福。被突然間的孤獨感擊中時,心里會有一聲長長的嘆息,涼涼的。
在不斷前行的路上,有時候會忘記幸福是什么,可是幸福與否與現實聯系并不大,只是內心的感受而已,換個角度,換個思想,原來一切剛剛好。
前天,我的姑父給我打電話讓我給表弟規劃填報高考志愿,一開始接到任務,我的內心是有點不情愿的。
我離開家鄉這么多年,姑姑和姑父總共就給我打過三次電話,第一次是表妹高考填志愿時讓我給選個好專業,第二次是表妹面臨要不要入黨讓我給建議,第三次就是這次。
我有點不情愿的點就是在這了,打電話只是因為需要幫助。只有需要幫助的時候才想起我。
今天中午我給姑父回了電話,他正在栽紅薯,電話里都聽到拖拉機突突突的聲音,親切又熟悉。言談間,關于表弟填報志愿也給了一些建議,我發現其實電話接通的那一刻,我的不情愿一點都沒有了,代替的是高興,一方面是血濃于水無法切斷的親情,一方面是覺得能夠幫助別人,最后是有種恢復與家鄉的鏈接的感覺。
也許落葉歸根是有他的道理吧,每個身處外地的人,內心深處對家鄉都有一種根植于內心的熱愛。我們談到地域差異時,盡管家鄉有人情淡薄之嫌,但是對于孩子的那份無條件的付出和愛真的讓我很動容和自豪,也是需要我傳承的天然屬性。
人情淡薄哪里都有,可是姑父提到一點確實是我不能否認的,雖然平時家鄉親戚之間往來并不多,但是確實是有需要時只需要一句話就會趕到,感情聯絡會讓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得到滋養,而一呼就應的確定也是能夠給人一種安心,讓人覺得不管發生什么事情都不用害怕,因為不是一個人在面對。
掛了電話后我為自己開始的不情愿和抱怨感到很羞愧,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竟然會這樣的小氣和吝嗇,若不是此次事件我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變化,回想起來,原來從工作后,環境里的有些東西已經慢慢在影響我了。
04
今天看到書上說,人生來就要和其他人產生聯系,而大腦為了幫助我們融入社會,發展出了“鏡像反應”——在別人身上發生的事情我們大腦會自動的演繹一遍,從而讓我們更好的理解對方和融入對方。于是我們有時候不自覺的會模仿身邊的人的一切,甚至連情緒都會。我于是明白了為什么我會那么忍受不了同事的負面情緒,因為在她抱怨的同時,我的共情使得我也感染了壞心情,我想,小氣和抱怨的問題也來源于此。
孤單的人很難感受到快樂吧,笑容里都會有一絲凄涼。
昨天一個老朋友跟我說,他現在慢慢變成了他最討厭的人了。想做那個快樂的自己真的挺不容易的,一個人要對自己身上擁有的并喜愛的特質充分了解,在這個混濁的社會中工作生活時不斷的回頭看看自己,有沒有掉下什么,丟了一些再撿回來一些,再增加一些。成為自己喜歡的人才會更加的快樂。
孤單,有時候不是一個人的狂歡,也許僅僅是需要一些回憶,一些溫暖,一些確定,奧,原來你們都還在呢,也常常需要邁出那一步,有什么可擔心的呢,想念了就說,想聊了就聊,聊不下去就算了唄。
擁有親情,愛情和友情足夠融化孤單,快樂和幸福也由此產生了。
把自己的生活過濾過濾再過濾,篩掉黑渣渣,篩掉壞情緒,看見溫柔,善良,慷慨,富足,留下七彩繽紛的人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