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來聽不見時間流逝,但人們告訴我時間似流水,走過就不再回頭。
可是我又常常想,時間到底是什么,它從哪里來,又到哪里去,以何種狀態存在,又以何種形式被人們所知。
電影是神奇的東西,所有情節按著順序排好,無論正序倒序,時間都是主線。那么,當我試圖挖掘時間背后的故事,情節是否還存在意義?
這幾天失眠,睡不著又醒不來,思考這些更甚。睜開眼困到不行,閉上眼又實在清醒,白噪聲對我好像喪失意義,掙扎又掙扎,時間從我身邊匆匆而過,再看看時刻,已是三點有余。電影變成畫面,幀幀反復交叉,幾部電影混在一起,在向我呼喚:啊,時間啊,你可曾回過頭。
于是,快速倒帶,將電影拉回原點,人們重新深陷抉擇,緊皺眉頭思考我們已知曉的答案。他們的疑慮、不安都是真的,而旁觀者清醒,輕嚷道:“糾結什么,反正最后的結局我們都已知道。”
電影實在不是適合回看的記錄,因為時間本身無法倒帶,所以注定會有人后悔,也注定所有不可預知的未來都可能深埋炸彈。
科學家們說在我們的三維世界中,時間是第四維。它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著,如朱自清先生所說:“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可是時間真的沒有形態嗎?這涉及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給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螞蟻背負著食糧走在回家的路上,人類輕而易舉就能將它背上的食物拿走,但只有二維視野的螞蟻看不見三維世界的人類,如果它們有思考能力,就會百思不得其解:那食物怎會就憑空消失。就如身處于二維世界的生物無法察覺三維世界的存在,我們也難以深究更高的維度。而時間大抵就是我們還未能看見的世界。
所以又得感謝電影了嗎?如果沒有這樣的記錄,我們只能被時間的海浪推行,連回頭也只看到一片白茫。
盡管我們仍然無法觸及時間,但時間在電影里被賦予了色彩,于是情節保留了意義。我猜《驢得水》里的時間是紅色的,鮮明活潑之下是暗暗翻涌流動的鮮血。每個人最終都轉變成自己曾經的對立面,愛自由的最后被囚禁,清廉的最后貪了財,勇敢無畏的也在一瞬間變得懦弱。時間細節上的處理通過對比多么清晰!
我猜《羅曼蒂克消亡史》的時間是黑色的。虛幻縹緲的人心蒙上了黑布,就此奏起一曲哀樂。小六眼神里的靈氣逐漸消散,小五的癡情真心隨著槍聲升華,誰也不知道最后的陸先生怎么會只身去往香港。時間是沙塵,掩了一座城,覆蓋了人的心。
對啊,電影難道不是神奇的東西嗎?我們晃蕩在時代的帆船上,眼睛望前,卻看得到歷史的舞臺。時間是個細思極恐的物體,越想越覺得自己手中空虛人類渺小,但我們不得不承認,人類的控制欲望從電影里找到了發泄。在電影里,我們打亂時間,又可任意拼接,不同的方式呈現不同的情節,意義好像就這樣落入我們手中。
是的,人們都心懷期待,期盼我們能夠擁有扭轉時間的力量。霍金跑在我們前頭,汗涔涔地告訴我們:只要跑的比光快,我們就能超越時間。
那么,還愣著干什么,跑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