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友人于生日曬出蛋糕圖,并配文:祝鄙人永遠十八!底下評論一片蛋糕蠟燭火紅和祝福文字,十多年前流行的“青春永駐”換成“永遠十八”。
回憶起我的十八歲,大臉盤子上此起彼伏的痘痘,掃帚般粗礪的短發用黑頭繩綁一個大馬尾,肥大的廉價T裇加上讓象腿暴露無遺的校服褲,一個大寫加粗的平凡女高中生。
現在,已經二十八,離十八年華遠去整十年,娃一個,老公一枚,房子車子所謂藏身之所有幸賺得,傍身武藝除卻教書功夫二三成,再就是寫文能力一兩點了,數了數,這十年年月增長,也就累積了以上財富。
和各位看官一樣,十八歲時,正讀高三備考大學,體重大概一百二,脂肪與膠原蛋白都妥妥地在身上臉上堆積,達到了人生峰值,擁有最遠大的夢想,每天都在用行動完成自己的決心,斗志昂揚,精神飽滿。是呀,那時,擁有青春!
我也試想了一下我的三十八,兒子十歲了,正讀四年級,每天為他的作業雞飛狗跳;和老公也步入了十一年之癢,牽著他就像左手牽右手那么不痛不癢,也許他成了油膩大叔,我也躲不過魚尾紋和小雀斑;工作經驗也算豐富了,但工作的煩惱并未減少,每天依然會覺得時間不夠用,回到家只想倒頭就睡……
三十八看來也并不比二十八來得精彩,因我二十八年紀上的周圍三十八歲人,大抵如此生活,如此看來,我們的三十八歲不過虛長了年月,其他別無所長了,一想到此,便如鯁在喉,悲傷得無以復加。
今年的高考剛過,細數下距我當年在考場上書寫夢想已過整十年。十年是個漫長的旅程,讓我由一個懵懂少女,變成面對柴米油鹽的生活尚可做到游刃有余的知識女性一枚,也算小有成績了,然“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循環性默默無聞。”這句話最是入木三分地描述我的思想狀態,對夢想的三分鐘熱度,抵不過長期的懶惰懈怠。
所以,我仍舊是碌碌無為的一員。
工作第一年,我信誓旦旦地要做到什么樣的成績,對職業生涯有一個豐富的五年規劃,兩個月后,這份規劃被扔進了垃圾桶,被碾作了碎屑,壓成了一張白紙。一年后我也已忘記了曾經寫過這么一份計劃書,去了一趟旅游后,連帶著我銀行卡數字一起歸了零。
第二年開學,我告訴自己可千萬別再庸庸碌碌,你要有所作為。吸取經驗教訓的我,下定決心要考個駕照,先設定一個小目標比方先賺他一個億,哦,不,存一萬!還好,這個小目標我真的做到了!
第三年開學,我接了一群活潑可愛的新入學小朋友,我再一次對自己說:“接下來,你的一言一行深刻地影響著他們,你給他們什么他們就變成了什么。你要有所作為!”懷著這種厚重的責任意識開啟了上竄下跳的接下來三年,最后發現,我并不能完全影響他們。我給他們一塊鐵,有人把它變成了鉆石,有人把他變成了土,鉆石blingbling璀璨奪目,土上也長出了小野花,求仁得仁吧。
就這么五年在指縫中倏忽地過去了,一千多個日子悄無聲息地流逝,我仿佛也經歷了無數次與自我的對抗,歡樂有時,心酸有時,驕傲有時,失落有時,改變就在這五味雜陳中悄無聲息地發生了。
膠原蛋白流失嚴重,臉褪去了嬰兒肥,線條更凌厲眼角皺紋也一寸一寸無情往上爬;心更平靜了,難再輕易為什么而波動情緒,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心湖常年無漣漪。連發的朋友圈狀態都更冷靜了呢!
可是,當年許下的宏愿,卻仍舊是宏愿,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不死的夢想,依然只能想想。
好不甘心一輩子就這么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地過去了,好害怕下一個五年,我回過頭卻看不到自己留下的痕跡,甚至于連一件值得回憶的事情也沒有。我害怕我一事無成。
“我也不想到最后的時候,只能萎靡的感嘆自己自己除了年歲做虛長,其他別無所長。”
我羨慕十八歲,羨慕十八歲時候的我,擁有奮斗的激情,擁有敢于嘗試的勇氣,擁有追夢的步伐,還有那張熱情洋溢的臉龐。
我也喜歡二十八,喜歡二十八歲時候的我,還愿意思考過去和未來,愿意承受生活的瑣碎無情,愿意接受挑戰,還有一顆穩重自信的心。
“如果有天我們湮沒在人潮之中,庸碌一生,那是因為我們沒有努力要活得豐盛。”我同樣期待我的三十八,因為我想努力豐盛地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