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線上課堂致知班學習 68天
時間:2021年1月29日
姓名:李秀珍
志愿:我立志成為一名溫暖 平和謙卑感恩無我利他,溫暖別人,感動自己的致良知的踐行者,傳播者。
|當|下|即|未|來|
【自省 利他 致良知】今日功課
1、讀原文,準時交功課?:2分
2、日行一善?: 2分
3、每日自省?:2分
(1)不抱怨,不說謊
(2)時刻保持恩悲敬
4、讀書踐行心得?:2分(各30字以上)
? ? 知行合一是一件事。“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以知為指導的行才能行之有效,脫離知的行則是盲動。同樣,以行驗證的知才是真知灼見,脫離行的知則是空知,知和行是一件事,知行合一是其立言宗旨。他說人的起心動念,惡念生,即使未做,也是行了,要克除惡念,徹根徹底,不使惡念滯留心中。讓我想起佛語,“一念嗔心起,火燒功德林!”起心動念皆為善則是真善。我們都有這種體會,當事物發展的趨勢符合我們的預期時,我們便會歡喜,而如果不符合我們的預期時,我們便會生氣,不滿意,對此排斥,隨順自己的我執我見。這點我是尤其明顯,好多師兄朋友都說我,你比較直,也比較任性,不想被人掌控,卻不自覺的想掌控別人,希望別人都聽你的,你得好好懺悔,破我執,隨順你所遇見的,學會好好說話,止語為上。細想想,真的如此,自以為是,貢高我慢,拔苗助長,惡語相向,不顧他人感受,只圖一己之快。以前覺得是仗義執言,敢作敢為,現在覺的是偏激不如法的行為。按捺不住的想法,總會給人傷害。辟如昨天早上,又因我公公婆婆起了爭執。家里人口雖少,鍋卻有八九個之多,打開一個糟兮兮的,不免難受,便連鍋蓋一起清洗,我干的時候不喜歡別人摻和,讓婆婆把雞垛了,等會我炒。婆婆嘮叨一句,我沒聽清,也懶的多問。在找鍋時,發現婆婆沒用斧子,用的平時切肉的大刀,便善意的提醒,因為我家刀曾因不懂留下好多小齒,被我廢棄。婆婆不樂意了,說用這就行,公公聽了不高興了,便拄著拐扙找斧頭,說她這輩子就是聽不見人言,啥也不行。婆婆居然讓公公去砍,我也是后來才發現。刷洗完,準備炒雞才發現。更讓我不理解的是婆婆居然把自己垛的炒上了,我在家,或者孩子姑姑來,她只燒火,從不炒菜。我有些生氣,蔥沒有姜沒有……,除了油,啥也沒放。當下便取了鍋,重按自己的方式炒,覺的她就是糊弄,和老公一樣。過后又后悔,她就如此了這么多年了,這輩子也就如此了,我干嗎多嘴呢?讓他們兩人都不高興,這嘴真該封上,一不小心就禿魯出來了。我公公也習慣了,巧活都是他干。婆婆個高,公公個矮,又是一個窮老師,婆婆奶奶就公公一個孩子,當時也就圖個老實,個子高,又是同村的,便成了。
5、讀家書、聽點評責善感悟?:2分 (各30字以上)
讀家書感悟分享:讀郭老師的家書,看到了郭老師對圣賢知識的熱愛,對文義理解的深刻,發自肺腑的感召我仍深入學習圣賢的智慧,真的很讓我感動,也理解了不忘初心的篤定,生活中無我付出的踐行。
聽點評責善感悟: 聽展國明老師的責善點評,才知道她和我一樣,不是男老師。他談到一位家人的家書中孝順,深有同感。姐姐每年都會給媽買好多吃的穿的用的,還常帶她去旅游,唯獨忽視了媽的感受,媽的需要。嫌老媽不吃不穿不用不識好。不吃,是因為媽胃小,從小吃東西就少。現在咬不動了,她還一如既往,只買她覺的好的。不穿,一是媽本是裁縫,原本就挑剔,她希望和姐一起去買。不用,好多的保健器材媽也不會用,也覺麻煩,勤快慣了,也沒那個時間,她希望姐給的是服務。不識她的好,也不對,媽常對我說,沾就沾姐的光,凡事想的周到,就是那嘴,沒把門的,對她上綱上線,拿的東西比
吃砒霜還難受,讓她氣的難受,可又心疼姐的辛苦,擔心其身體。所以孝在順上,孝在點上,孝在心里。老人心里高興才是真孝。通過姐姐,也因為學習,我也在努力修正,盡量讓她開心些。也給姐姐開導,媽說什么就聽著,尤其現在,神識時好時壞,多擔待,想想自己的目的,想想老媽的發心,就好了,家就是計較的地方。
今日總得分10分?
理上明、事上磨、境上
私欲、存天理、致良知
明理、立志、踐行、印證
做圣賢文化實踐的榜樣,
為社會做出實質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