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定格在,一個熱鬧的學校院子里,天飄著雨。同學都在領午飯。有人戲稱,白饃饃是歐洲人黃饃饃是亞洲人,黑饃饃是非洲人。大家領了饅頭離開后,等在墻角邊的孫少平,慢慢的走到桌子前,拿起自己的兩個黑面饃饃,注視著菜盆里盛的剩下的菜湯,房檐上的雨稀淅瀝瀝的掉在菜盆里,四下看了一下,偷偷的往自己的飯盒里扒了幾勺菜湯。覺得羞愧,使勁攥緊手里的黑饃饃,兩眼一閉,順著眼角邊流出了一滴眼淚,因為貧窮,敏感而又自尊的心,抽的生疼。拖拉著不跟腳的破爛的鞋子,渾身的補丁無不透露自己的貧窮。因為貧窮,所以自卑到不敢與大家在一起。連吃飯都要偷偷躲起來,生怕別人瞧不起。幸好還有同班的,還有一個叫郝玉梅的女孩兒和他一樣,天天也是吃黑面饃饃。不知是同病相憐還是慶幸,他總要等到郝玉梅,也領完饅頭,才到開水房里,接了一碗開水泡了黑饃饃,狼吞虎咽的吃了下去。
少安,少平的哥哥,因為家里窮,上不起學小學沒畢業就回來務農,靠自己的雙手撐起整個家,歲月在這個年輕得小伙子臉上留下了苦惱的痕跡,可即便如此,青梅竹馬的潤葉_吃公糧的教師,依然喜歡著他。
才看了一集,七十年代的黃土高原到處都彌漫著一股貧窮的氣息,吃不飽穿不暖,人們在這片黃土地上努力的掙扎,靠勞動賺取微薄的口糧,一股悲傷涌上心頭,讓人深陷其中,貧窮的生活中,帶著一絲希望,讓人努力掙扎地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