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說個前提,我是一開始就關注邏輯思維從誕生到成長的路人。到現在為止,已經有四年了。期間,因為,忙碌偶爾有斷過幾次。在這個平臺,我不斷地汲取知識,了解有關于人間的所謂常識和學習各種獨到的思維模式,甚是歡喜。就在昨天,還一口氣聽了羅胖的40個左右的每天一分鐘的語音。靜下心來,依著客觀求實并就著歷史的長河的回轉流文,羅胖的分享總能給你意想不到的的精神大餐。
就在昨天,我聽到羅胖有關于騰訊旗下出版的“分水嶺”大時代的報告。我再次下載了得到產品,并且首次充值了68元,購買了這份報告。很顯然,這份報告對我現在的實際價值基本為零。說白了,就是那份想學習了解牛人眼中的前沿思想的心,讓我做了這份沖動。買下來之后,端著手機,也只看了一個小時,近1/2的頁數。總愛異想天開的我,就在想,這個報告能帶我什么,每看到幾頁之后,我就在思考這個問題。(在這里,扦插一句話:在我看來,靈感,有時是有限思想的瞬間聚合撞擊交融物。)我對著這份報告里面講的機會,我過濾著我能獲取的信息,我感受著我正在經歷的畫面。得出了一個結果,貌似這是大數據。大數據,目前,一個很高端的詞。沒錯,這是個趨勢。相當于這是一份告白箴言,未來就在那里,這是一個時代,而時代是屬于專精者,專精者開啟大潮的先河。里面詳細講了不少他們眼中的機會以及十大產業白皮書。
首先展示下邏輯思維平臺觀此白皮書推出的文章,文章設置了十六個懸念,從不同的角度出發研析。大致,就是在網絡紅利走到他們眼中的拋物線的頂點了,下半場的網絡紅利空間在什么地方?新技術面前,誰會成為一個真正的群體接班人或者是個體接班人?民眾消費模式趨穩定,怎么更好的進行創投以及綜合優質資源進行互動有效的價值輸送?移動直播領域開始洗牌,如何更好的布局社交和內容,以及同一價值觀群體垂直領域的挖掘?推廣模式的改變,線下和線上模式的平衡雙打。單一運營模式,必須形成有效引導(為形象)同時能夠滿足群眾消費心里(為銷售)。內容消費領域,將會被有可持續化創作能力同時有效營銷的專業追求者(團隊)攻占。僅憑語言和預演蒙混獲得VC風投的可能性趨于零。互聯網金融技術的升級和加監管,加快金融平臺的分化,同時會造就一波機遇。旅游領域滲透和消費穩定,紅利消退,誰會開辟新空間,如何精耕現空間?VR領域風投平和,內容價值各個領域凸顯重要。出行補貼近消退石沉,大數據粗獷模式穩健,高質量服務成為下個深耕區。十大產業白皮書 從移動直播、智能手機、媒體創作、移動支付和互聯網金融、社交旅游出行服務領域、電子商務和零售產業、互聯網影視文娛產業、VR領域詳細地對各個領域的前景和當前處境以及前景進行了剖析和研判預斷,同時又都是拋出了對所謂分水嶺三五年之后的疑問,即在互聯網紅利基本透頂的時候,霸主性公司和創業型公司,又該如何做出下一個美麗的布局?在相對于滿盤布局少資金卻欲燒資金的公司,同時如果沒有絕對地布局自動現金流自產新鮮血液,那么基本上,是慢性死亡,寄希望于一線生機,如拜神參古,待及時雨而至再送江,除非絕對執行者革新團隊思想或另就精人,因萬宗不變,根不深,血源不穩,葉不滋長,至于花而果不實。企鵝智庫團隊,對此并沒有做出文字,主要是從綜合性從發,進行鞭辟入里的解析和推理。可當我回過頭來,我發現一個事實就是,真正具有未來風控標的公司,貌似只是在幾個人或者團隊手里。就像一個曼妙的女子,必然是先被看見了,才有激發來觀男人的荷爾蒙的可能,此語不多言。當這個男人愛上了這種感覺,就會為此奉上一筆預評估的投資。美妙的思想,一旦蔓延,就不屬于創造者,盡管有專利而言,畢竟“Good artists copy, great artists steal”。
下面是個人觀點:
移動直播,社交領域是需要挖掘人性心理需求。在非常燥的時代,80后忙著思考從市場中如何撈一筆或者穩坐合同的釣魚臺;90后,心性一半工一半玩,工一半為了玩;00后,自然玩性童趣。書中有說垂直領域,在我看來,就是摸清一塊田,一方地的自然性,運用其本身具有的精耕價值。那么既然是地田之說,自然有地域之說,由此興趣成一田,技藝成一方,個性成一家。在銷售領域,有一個點叫X點,也叫銷售賣點或客戶痛點。娛樂消費自然也是銷售。智能手機,不得不提蘋果一絕,華為實力雖有,中高層民眾心智模式尚未打開,心理烙印尚未成形。不說愛國,國家尚在引入新技術,精益求精。華為,確實可為純純真真的超愛國者。蘋果創立N多年,在手機電腦外觀,系統設計,畢竟是一霸,民眾心智模式早已錨定。傳說,華為進入美國市場,美國國家安全局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止了華為電信領域的進入。而后華為,想通過手機領域,向美國公司蘋果發起什么什么(想不出詞),也可能是華為的順勢而為吧。愚言一句,華為的手機綜合勢能畢竟是有點弱。這個勢能,包括自身實力,群眾宣傳面,群眾接收面,接收心印面。媒體與影視產業屬于內容創作平臺,意念驅使刀,屬于思想文化創作消費,這是個絕對開放的時代,只要你夠執著,夠有型,特別是夠有腦洞,抓一把云彩喂狗吃,穿越未來問山海。話說,旅游貌似評報不看好,這個領域要是每個人都給個好評,那么基本人們包容度,社會理解度上一個檔次,怎么說呢?異地之游八方客,錢到位,服務不夠;服務夠了,人手不起;人手起了,客人數量也有上限。旅游上,更多的人選擇自駕游,重點是自由,沒有壓力。旅游本身就是一種放松,有壓力就....。我想如果旅游公司統計每個旅游景區的客流量,并告訴用戶這個旅游時間,做什么更好。或許已經有了。
累了,不寫了!!!拙見,等噴!!!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