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大三
可能身邊的怨言就會多了起來
“早知道就不加入學生會了,競選了這么長時間都沒上主席團。結果現在精挑細選的干事一個個都和小祖宗一樣,事情沒解決還總出問題。”
“早知道就應該好好學習的,現在班里該保研的保研該考試的考試只有我都不知道干嘛”
“早知道大二的時候就不競選團長了,導致大二一年累死累活到后來連個人影都抓不住,大家都去學生會了,感覺社團像個老媽子。”
“早知道....”
一秒鐘,所有人都變成了人生學家
好像如果早知道,
那我們肯定比現在過得更好。
大三,
可能是個風水嶺
如果大一是懵懂大二是青澀那到了大三的我們絕對是成熟
突然感覺到了畢業的壓力
突然認識到在大學這段旅程里我們的修為還遠遠不夠
突然明白自己前兩年的學習好像并不能面對走出校園面向社會這張網
突然想到原來自己還沒有準備好
慌。
大三的我們就是這個感覺
該考的證書沒有考到,該學的知識沒有學到
甚至有的人連之前最擅長的領域都會產生懷疑,“這些有用么,我能拿得出手么,我現在應該干什么。”
細細想來,
我們大學立馬接近尾聲真的這么不堪一擊嘛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我們加入學生會,自然就會有別人所沒有的學生服務經驗和協調能力。
我們參與社團活動,自然就會學到比別人更多的專業技巧和興趣愛好,甚至在這個過程中認識更多更多人去結交更多的人脈
我們每天出沒圖書館,自然畢業的成績單上就會比比別人有更多的優勢
我們堅持跑步鍛煉讀書寫字,自然內心也會比別人更加寧靜
然而做了這么多的事情,
為什么還是會有人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呢?
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我們從來沒有懂得如何在其中學習。
學生會只是混混日子,社團也是叫叫總結報告就好,說好的好好學習其實就是清早去圖書館拍個照片發個朋友圈獲取點贊無數
上了一天課就打算給自己放大假
這樣,當然會慌。
從大一到現在,
我自認為已經錯過了很多很多優秀的資源和學習的機會
如果真的能再給我一次機會
我肯定認真對待學習成績努力拿到獎學金
我肯定堅持鍛煉身體避免各種小病小災
我肯定好好讀書變得更加充實
我肯定認認真真的享受我大學的每一天
但是現在,我大三了
我又該怎么在大學最后這段時間去學習我想要的東西??
又或者,剛進入大學,該怎么做。
對于如何學習
最重要的第一點不是確立自己大學四年的計劃
而是找到自己
對,就是自我定位
我是誰,我來自哪兒,我想干什么?
這些都是最最基本的自我定位
但是我想說的是對于大學里的每一件事情都學會自我定位
大學的誘惑很多
甚至選擇也很多,但是我們最終都不能好好的去利用他
這是因為我們從最開始就錯了
沒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和積極的態度
有人說,我間接性意志躊躇持續性混吃等死
有人說,我對什么都提不起興趣來啊
有人說,emmmm我可能就是懶
但我想說,并不是。
這些問題最根本的原因是你根本沒有自我定位
更看不到他長久的效果。
簡單來說
背單詞,堅持兩三天覺得就算背了肯定也不會考,考了也不一定會認識,于是放棄了。
做學生工作,堅持兩三天覺得自己可能真的能力有限,身邊那么多優秀的人自己肯定沒有什么競爭優勢,于是開始做事應付
堅持跑步,堅持兩三天覺得就算堅持了也不會有什么效果,說不定會有肌肉腿,外加天氣這么寒冷權衡之下要不算了。
你看
所有的東西都會在一來二去中被你放棄
但如果這個時候有人和你說
如果你30天以內可以背完單詞我給你100萬
又或者有人說你瘦身成功我給你500萬
效果肯定很顯然
所以,你懶你不想干甚至你浪費了時間覺得沒有什么用的時候
并不是因為你真的很懶
而是因為你所做的事情沒有顯而易見的回報
所以才會一點點消耗你的耐心。
所以請正視你自己
去想想你想要什么未來要收獲什么
我想一定會更好
如果還有人問我
學姐,如何在大學里學習自己想要的
我只能告訴他三個字,
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