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便簽法升級專注力
成人學習的問題實質是專注力的問題;包括外界的打擾和書內的多余信息干擾
解決專注,先解決理念。轉變理念? 轉變成以自己為中心而不是以知識為中心
學院性學習:要記筆記,要考試,講究系統
成人的學習:而是強調解決問題,以自己為中心
能夠幫助馬上當下解決問題的就是重點
成人學習,一定要清楚自己的目的;越是緊急的越容易學的進去
拆書幫便簽讀書法(通過三張便簽工具來學習? I便簽? A1便簽? A2便簽)
I 用自己的語言重述知識
把有用的知識點提取出來
用自己的語言重述原文中的知識
把書中知識變成你自己的要點而不是摘抄原文
也就是之前提到過的最好的筆記不是記錄原文,
理解原文 加上自己提煉的語言
你自己語言跟你原來的知識是有關系的? 高度專注 抓重點
A1 描述自己的相關經驗
關于這個知識點,你以前經歷過,看到過,聽說過相關的,類似的事情是什么
事實,具體的 無論是做得好的 還是做的不好的
A2? 以后我怎么用(目標和行動)
下次遇到同類事件
我怎么應用
我如何去做
如何去行動
我怎么去改變?
目標是什么行動步驟是什么?
熟練應用便簽法很重要
三種不同顏色便簽
適用范圍:致用類圖書
有問題時,問 這事兒對我有多重要?與我有什么關系?對這種重要的內容慢慢讀
三張便簽后,在相應書頁貼上指示標簽;最后把所有的A2便簽拿出來隨時提醒自己應用
對于知識型學習,要把書當作老師
對于致用型學習,要把書當醫生(隨時想著自己的問題,自己的病)
任何方法都要長期訓練才有作用
二 從讀書中學習-便簽法升級理解力,反思力和應用力
對于成人來說,除了專注力外,理解力,反思力和應用力非常重要。
理解力誤區:附會舊知
可以問自己
第一? ?你為啥挑這么一段全無新意的原文去貼便簽
第二? 真的不能找到任何新的能打動你的信息么?
舉了正宗的羊肉和火車站的有什么區別的例子? 披薩和大餅蓋肉的例子
首先取決于你對該類事物的熟悉程度
其次跟學習能力有關 對細微區別有多敏銳 體現了學習能力有多強
理解能力越強,越能追問多個維度上的區別
優秀的I便簽符合下面4個標準
1 詮釋:基本是用自己的語言,沒有直接用原文文句
2 準確:對原文相關知識解讀準確
3.清晰:邏輯清晰,文字精當
4 致用:將原文知識總結或加工明確具體的操作方法或建議步驟
反思力常見誤區:泛泛而談
未經反思的生活不值得過——蘇格拉底
經驗加上反思,是最重要的知識
A1的關鍵是反思自己的經驗
凡是沒有具體時間,具體事件的,都算是泛泛而談(比如描述有一次具體怎樣,而不是我總是)
讓知識和自己真正發生了關聯
那些高手習慣先講經驗,才慢慢引出答案
方法
優秀的A1便簽符合下面4個標準
鮮活:是自己親身經歷的,親眼所見,親耳所聽
故事:相關敘事要素基本完整,清晰體現出起因和結果。
對應:和原文或I便簽的諸要素有明確的對應,成為貼切的案例
反思:無論想到的是一個成功的還是失敗的經驗;都幫助自己更好理解了這個經驗,也更深認識了原文信息。
應用力誤區與方法
應用力誤區 決心泛濫或感慨萬千
決心下多了,導致決心貶值
感慨多了,會把自己活成“智者”,就是不行動
擅長發感慨的人卻往往把感動當成行動,還誤以為自己很有悟性
A2便簽加工自己的應用時? 盡量要設定目標(和具體行動
優秀的A2便簽符合下面4個標準(目標和行動)
目標:是否規劃了目標?目標是否符合SMART?
行動:行動是否可以拉近現狀和目標的距離?
? ? ? ? ? 具體行動步驟?誰?在哪里?何時開始?進展如何?(復盤的方法和流程)
關聯:是否在使用原文信息或I便簽的方法。
可控:都是自己能做的程度嗎?行動夠顯性化嗎?
實現目標是對行動的最好獎賞!
什么是好的目標,參考SMART原則
所謂SMART原則,即是:
1. 目標必須是具體的(Specific)
2. 目標必須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3. 目標必須是可以達到的(Attainable)
4. 目標必須和其他目標具有相關性(Relevant)
5. 目標必須具有明確的截止期限(Time-ba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