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溝通中,有沒有覺得思路很多,想說的話很多,但有時效果卻不如人意?
偶爾,有沒有覺得思路枯竭,表達有限,腦子就像斷了線的風箏,思維連貫不起來?
曾經我也這樣,直到我接觸了結構思考力,思維開始一點一點改變,條理逐漸清晰,表達變得有序,掌握了這個辦法,普通人也可以變成思維達人。
同事a在給領導匯報這次投訴項目處理的時候,話題很分散,一會描述客戶投訴如何難纏,一會說監管機構批評如何嚴厲,一會又說自己處理的多么辛苦,感覺他像在撿秋后麥場里的麥粒,東撿一下,西撿一下,抓不到重點在哪里。領導最后忍不住問他,現在結果如何?
同事a如果學習過結構思考力,換個方式處理,運用一下重要的事情說三點和結論先行來匯報工作,結果可能大不同。
可以先跟領導說:目前投訴情況還在處理中,最后結果還沒出來。有三個情況需要關注,一是客戶投訴的時候,情緒比較激動,安撫的時候費了一些功夫,客戶關注的重點是賠償事宜。二是跟主管機構溝通的時候,主管機構要求我們務必在有效時間內回復客戶,這是硬指標,分歧可以再商議。三是處理投訴的過程中,跟客服機構、分公司業務人員和總部管理人員都有了溝通,借鑒了以往的處理經驗,發揮了團隊合作的優勢。相信如果a這樣匯報工作,領導心里也不會那么著急了。
為什么要強調的問題有三點,而不是四點呢?在《重要的事情說3點》這本書里,強調了3的重要性,不多不少,只有三點。在中國古代智慧里,也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說法。可見古人早就明白了,三就是多,三就是萬物,三也是點到為止,足夠了。
在《結構思考力》這本書里,表述的結構占據了重要篇幅,作者充分論證了這樣表達的好處,條理清晰,語言有序,聽眾受益。如果表達者沒有條理,東一榔頭,西一棒子,聽眾不知所云,最終結果必然大打折扣。
讀書開拓了我的視野,給了我學習新方法的機會,從《結構思考力》到《金字塔原理》,我逐漸開始說話都從三點說起,思路豐富的時候,我會把更多的想法捋順為3點為主,思路枯竭的時候,我會努力將自己的觀點拆分為3點,豐滿我的觀點。這個方法幫助我實現了許多次公開場合的表達,年終總結和客戶拜訪。
好好說話,從結構思考力開始!
參考書目:《你說話的溫度,決定你人生的高度》,《結構思考力》,《重要的事情說3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