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3月5日,學雷鋒紀念日,但是同學們對selina離婚的消息更關注。其實不只是學生如此,我們老師也如此,在初三級的微信群,我們也通過這個新聞繼續探討婚姻。打開新聞,打開公眾號,更是如此。昨天還聽說有一個初一班級只有兩個學生知道這個特殊的有紀念意義的日子。
后來又接著聽說,有學生不知道周樹人為何許人,只知道周杰倫,周迅,考試時竟然這樣答題:魯迅,原名冰心,浙江周樹人,真是張冠李戴得絕了。
娛樂喧囂直上,科學,文學黯然失色,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2015年10月5日,黃曉明和楊穎大婚,邀請了娛樂圈半壁江山,陣勢強大,甚至造成了上海展覽中心方圓五里嚴重塞車,各大媒體鋪天蓋地地爭先報道。
另一方面,第一位華人科學家,第一位中國本土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報道則相對冷清得多,科學家屠呦呦鮮有問津,人們免不了要對比了。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既要問責別人,也要問責自己。
首先娛樂是絕大多數人們工作或是學習之余的必要的消遣。藝人們唱歌,跳舞,或是演戲,現場直播也好,播音也好,都比較直觀,比較具體,大大小小的聽眾或是觀眾都可以有感而發,參與門檻低。所以即使小學生,說起喜歡的歌星或演員,那都是滔滔不絕,如數家珍。
現在,即使從小學階段就養成良好閱讀習慣的孩子,也很難自發或是被引導后喜歡閱讀魯迅或是梁啟超的文章吧?尤其是魯迅先生的雜文。散文也不例外,中考必考的《朝花夕拾》的《狗·貓·鼠》,如果不借助相關資料,我也不能完全理解,更何況是學生們!閱讀很多時候也是即興的,難道要不斷借助工具和資料?如果要,恐怕就是任務多于樂趣了,要大打折扣了。
現在生活節奏這么快,學生們每天早上七節課,也就是說,每天有七門功課的作業。一天下來注定了ta們自由支配的時間也是相當有限的,并且也是相當疲勞的。疲勞的時間里,更多的人選擇娛樂消遣,放松自我,恢復元氣,這本來就沒有什么可以大驚小怪的,根本不可以對此指責連連,甚至恨鐵不成鋼,義憤填膺。我們應該在快樂中學習,更應該在學習后輕松,勞逸結合。我們不應該對人們乃至學生的這種消遣娛樂指東責西。
其實作為我自己,有時候忙完工作或是寫完一篇隨筆,可能因為我血壓血糖低,我就有些頭昏腦漲,精神欠佳了,沒有辦法繼續看書學習了,這時候我會看看《我是歌手》,歌手們珍惜這個舞臺,全情投入,激情四射,歌聲飄揚或是激蕩,舞蹈輕盈或是勁嗨全場,都是一場視聽盛宴,我也經常陶醉不已,無限感慨于音樂與舞蹈的魅力,讓人覺得舞臺上的人就是國王,就是女王,你必須俯首稱臣,甘愿被俘虜,被占據。我們如此,學生何嘗不是如此?這也就是娛樂比較容易走進我們生活的原因了。它的表達與展現更直接,激情與美好更淋漓盡致,它可以讓我們在盡情享受的同時度過一段輕松美妙的時間。
相反,如果閱讀經典,很多時候都是會碰到障礙的,要么是語言關,要么是文化積累關,要么是思想關,文章是看了,但是不知道在說些什么。甚至可能剛剛翻開書卷,就難以耐著性子往下閱讀了。年代,代溝,是完全不能跳躍的。
閱讀本來就是比較個人比較私人的事情,除了中學生,有應考的硬性任務,否則,誰都沒有權利要求別人一定得閱讀什么書籍。即使是中學生,ta覺得讀考綱規定的名著沒有時間,沒有興趣,沒有勇氣,ta寧愿舍棄這一部分的分數,你又能拿ta怎么樣?
其實中學生要閱讀考綱規定的32部名著,不只是老師的事情,這里面別的不說,光是四大名著,難道能夠在上課期間利用課余或是周末進行,完成?我想是不大可能的。應試教育中的孩子注定了真正屬于他們的時間少之又少,是不可能在上課期間完成這一重任的。
那么寒暑假應該可以吧?理論上來說,是可以的。但是我們有很多學生功課不平衡發展,寒暑假可能還得進這個或是那個輔導班,即使不進這個那個輔導班,也要參加這個那個興趣班或是技能班,尋求多方面發展。還有些家長出于各種原因,自身熱愛旅游也有,幫助孩子放松,開拓視野也有,攀比消費也有,總而言之,寒暑假就是要帶孩子到處去走走。還有的學生家庭條件拮據,或是父母有意鍛煉,寒暑假就得打工兼職,賺錢補貼家用。這么一來,即使是屬于學生的寒暑假,要完成大綱規定的閱讀書目,也還是很艱巨的。除了對文學對文字情有獨鐘,否則,我覺得這根本就是不可能,至少我們這里的中學生根本不可能。
也不是說我們就不愛閱讀,不愛文字,我們可以發現,很多公眾號的文章一發布,點擊閱讀的人可是成千上萬的。碎片化的閱讀也是一種學習,一種充實。這個多元化的時代,個人的選擇,我們必須尊重。
當然也不是說開頭提到的連周樹人都搞不清楚的學生們就可以原諒,畢竟我們教材在弘揚傳統文化方面還是熬費苦心的。中學語文教材所選的文章,魯迅最多,老師們講解每一篇文章前或多或少都有所介紹,不可能就一點印象都沒有吧?事實證明,學生們知道甚少,乃至張冠李戴,這確實就是我們課堂教學的失敗與悲哀了。這個問題,不只是學生的錯失,老師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的課,有多少學生愛聽?學生不愛聽課,除了老師的原因,社會,家長,學生自己,難道就無責可問?
從學校來到社會,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某某明星終于上頭條了,可見人們對明星們津津樂道,樂在其中。幾乎每一份報紙,即使只有四個版面,都有一個版面是報道娛樂新聞的,是關于明星八卦的,連對象是中學生的《揭陽教育周刊》也不例外,也要迎合實際,討好學生。
報紙如此,網站也是如此,自媒體也是如此,時下很多個人經營的公眾號也是如此。
既然想做公眾號,應該都是一些比較有追求,有夢想,有強烈榮譽感的人。這里面,也有相當一部分人的文章也是通過解讀娛樂明星來完成雞湯的熬制。
這里我必須強調一下,并不是不可以,相反,完全可以。明星之所以熠熠發光,ta們幸運的背后也是無日無夜的堅持,努力,汗水。ta們當之無愧地也可以成為榜樣,成為教材,成為典范。并且由于娛樂圈競爭特別激烈,新人輩出,長江后浪推前浪,注定了明星們必須通過多種方式保持自己的熱度,所以他們的爆料,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都比較充分,可觀。
相反,科學家,文學家,如果老是拋頭露臉,老是參加各種社交活動或是娛樂平臺,他們哪有時間和精力研究,寫作?工作性質決定了他們必須首先退出人們的視線,然后再華麗閃現,像屠呦呦。比如在屠呦呦獲獎后,各種采訪,各種座談交流,各種嘉賓出席,接連不斷,無休無止,反而會破壞她研究的潛心靜氣。
歸根到底,娛樂臺后十年功,臺上熱鬧非凡;文學,科學不管是背后還是人前都得耐得住寂寞。耐不住寂寞,頂著文學或科學之名,反而會質疑聲,譴責聲,叫罵聲不斷,何必呢!歸根到底,道路是每個人自己選擇的,就應該有著清醒的自我認識和充分的心理準備。
遇到問題,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一味指責,要冷靜思考,綜合分析,或許我們也可能是其中的責無旁貸。凡事還是得保持一個相對開放的心態比較好,我們生活的正常打開方式應該是你開心,無怨無悔就好,關我屁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