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學到了不少投資理財的新路數。
從合伙打新股到量化投資,再到區塊鏈搬磚套利。內心喜悅的同時,也有點焦慮。
因為,自己的工作非常繁重,需要非常努力地學習,才能跟上工作的步伐。
而投資博大精深,想要在投資領域占據一個好的身位,需要很大的付出。
就以量化投資而言,挖掘有效因子-不斷回測-形成有效策略-摸索其他策略,這里每一步都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時間精力是有限的,該選擇哪個領域專心投入,如何以最小的時間精力獲得最大的收獲?過老師的一些言語給了我啟發:用穩健的投資(如股票、打新之類的)來獲取利潤,再用利潤的一部分來做風險投資(可能歸零,但一旦成功,倍率會很高)。
過老師的這個方法論,是非常適合我們去適用的。首先構建自己的能力圈,在能力圈范圍內找到穩健的、可以帶來穩定現流的投資模式。過老師是通過投資股票、參與打新等方式,來獲取穩定的收益。
這里要說明的是,個人的能力不同,對待投資的風險認知也是不一樣的。在有的人眼里,股票是妥妥的高風險投資,與穩健二字沒有一毛錢關系,但可能在其他人眼里,股票是穩健的收益。
尋找到一個高收益的賽道,通過強化認知和避險能力降低風險,讓其成為一個能夠帶來穩定收益和現流的投資模式。
這是過老師的方法,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方法。
其次,在前者的基礎上,用風險投資的思路,適當冒風險,以搏取可能的超高收益。光利用前一個方法,雖然可能給自己帶來穩定收益,但基本上不存在暴富的可能性。同時,由于需要深入研究以降低風險。所以,光利用前者的思路,往往與新的事物無緣了。
這時候,就可以用已經獲取的利潤,嘗試風險投資。這樣的話,即使本金全部虧損也無所謂,而一旦搏中,收益足以覆蓋掉全部損失。
將以上兩種方法結合,既保證了自己的高收益,又能保證風險可控,是個值得借鑒和模仿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