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1:
問題是:如何積累寫作素材?
見:
一、007寫作精品課:
1、寫作的本質是什么?這個問題決定了我們積累素材的質量。寫作的本質是認知升級。只有這樣,你每寫一篇文章,都會精進一次,打開又一個思維盲區。在一次又一次的升級中,實現人生的躍遷。
2、如何才能實現認知升級呢?用卡片寫作科學高效積累素材。
3、什么是卡片寫作?我只是對畫面上空白進行填充,完成我腦海里清晰的拼圖玩具,這里去除一塊,那里取出一塊,拼出一角天空,再拼出山水景物。卡片寫作就是玩拼圖。
卡片寫作的三個好處:
a、當你創作了一堆卡片,你可以在這堆卡片中尋找交互,排列組合,創造出新的東西。說人話--好用!
b、可以降低大腦的認知負荷,說人話--好寫!
c、創意密度和質量會更高,說人話--不湊字數!
卡片寫作的結構:【見感思行】的思維框架,是從客觀->主觀->反省->行動的過程
問題是:XXXX?(注意:沒有問題就沒有答案,見到的素材一定是解決你的某一問題,所以看到素材就要把問題寫上去,以后你再回顧,就可以看問題口述答案)
見:如實描述你看到的現象、內容、觀點。
感:記錄下情緒/思想上的變化。之前沒有看到這個觀點你是怎么想的,得知這個觀點后又是怎么想的,這中間加入落差,抓住讀者注意力。
思:找到知識和知識之間的聯系,給你帶來的啟發是什么。(在思的層面,你還要再提問題,窮盡所能找知識和知識之間的聯系,這才是讓你認知升級的地方,知識之間有了沖突,才能啟發你的思考。)
行:最后是行動,具體你怎么做。(例如:給一堆信息建立秩序感,然后重組,輸出一個交付性的知識,這個能力需要不斷寫【見感思行】來練習)
感:好high喲,感覺達到了人生的巔峰......之前也喜歡寫讀書筆記,心得日記,往往只記錄了見,沒有主觀的感受,更為沒有反思,以及以后指導行動的過程了,也往往不曾用問題把它們串起來,這樣隨著時間的流逝,記憶就漸漸淡忘了,沒有內化到自己的知識架構上,很難學以致用(需要時找不出來和用時想不到),感覺這是一個實操性很強的寫作解決方案,打算立刻用起來。
思:【見感思行】這是一個認知的方法論,寫作是輸出,只有有了有效的輸入,才會有好的輸出,所以寫作第一課,卻是給了我們一個建立知識架構的思維框架,先高質量輸入,系統化存儲,才好有創見的輸出。羅伯特·清崎說幾個主要的思維模型可以搞定人生大部分的問題,我感覺【見感思行】必居其一。
行:從現在開始,一切素材積累,能用【見感思行】卡片的,堅決使用。
------------------------------
讀書筆記2:
問題:如何讓文章有序化,交付給用戶呢?
見:
1、口語化寫作:(一個是通過起點和終點建立寫作的對象感,另一個是在讀者心里建立落差。)
起點:就實現和用戶達成一種共識,如果沒有建立共識,對象感就缺失了。
終點:金句總結
如何讓線性交付生動有趣?制造落差--文似看山不喜平
舉例:先建立一個大家以為對的常識,然后你告訴大家這個常識是錯的。
2、三段式寫作模型:
開篇:5點
a、開頭用能激發起強烈好奇心的有內容的觀察。
b、痛點:找到大家亟待解決的問題。
c、常識:一般人都是這樣看待問題的。
d、反常識:你告訴大家這樣看問題是不對的。
e、亮出你的觀點,告訴大家痛點問題的解決方式應該是這樣。
三段式:究竟是哪樣呢?然后開始三段式,每一段有個小標題,引出懸念,或者總結概括
a、故事+觀點
b、故事+觀點
c、故事+觀點
結尾:金句結尾,讓人留有余味。
舉例:
《如何科學寫作?》
開篇:觀察:他下筆如有天使,這是《經濟學人》對史蒂芬.平克的褒獎,他受得起。
接著引出痛點:很多人報了很多寫作課,但是沒有提升,怎么破?
常識是:只要堅持寫,就能提高,于是每天早起打卡,文章日更,100天的堅持,你的努力感動了自己。
反常識是:吭哧吭哧地寫,對大師的著作確置若罔聞,沒有進步情理之中。
然后亮出觀點:寫作要有一套科學方法,才能提升寫作。
三段式:接著分段,一二三哪幾個方法。
金句結尾:要對這些方法總結成一句話,就是四個字,如實觀照。
感:感覺這是一個有操作性的寫作結構,以前總有不得要領的感受,現在感覺心下有底了。
思:我們都知道清晰表達的金字塔框架,總體來說我們這個寫作框架首先滿足了金字塔框架,然后在金字塔框架之上,做了細節約定,更具操作性。我直覺寫作要有對象感,要建立落差都是對的,可是為什么是口語化寫作,而非書面化寫作,這個我還有些不得要領,需加深認識。
行:盡快套用這個框架,組織幾篇文章,找找感覺。
---------------------------
讀書筆記3:
問題:文章如何起個吸睛的好標題呢?
見:
寫文章那個要抓住兩種情緒:愉悅和恐懼。情緒才是流量的入口。
總結兩個起標題的方法:
1、故事性標題:情緒+懸念+對比反差(舉例:《周星馳這項無敵技能沒紅真冤》;《在聽到國產片吹燒腦,馬上甩這給他看》)
2、產品性標題:定位人群+痛點問題+解決方案+增強后綴(舉例:《初入職場,你該如何迅速成長,用3個月實踐超越職場老鳥(親測有用)》;《在人人都焦慮的時代,你該如何擺脫困境,打造獨一無二的硬實力(300人已脫焦)》;《誰說法律人封閉?瞧,他讓你腦洞大開(內部演講)》)
感:我對標題的認知還停留在上個世紀......沒有研究就沒有發言權,我個人還是喜歡正統的標題,可以契合到自己知識結構觸點的最好。
思:書面語和正統標題更像經典,經久不衰;口語易讀,情緒化標題吸睛,但流于通俗,容易被大浪淘沙,受眾的寬度和時間的長度可能都是問題,需深思。
行:可適當的嘗試,不要為了套公式而套公式,而是抓住核心:標題是文章的臉面,要吸引人!
---------------------------------
讀書筆記4:
問題:好文采是怎么來的?
見:
好文采是練出來的!分享三個可以日常中訓練運用的方法:
1、拓展訓練法:我們可以試著去調動讀者的感官,比如聽覺、視覺、味覺等等,表達一些感官上的刺激,再加上自己的心里感受,引起讀者的共鳴。
2、畫面描述法:我們要誠實描繪眼前所看到的畫面,并且適當融入自己的價值和感受。
舉例:
那是站在霞光之下的少女,我不知道她望向哪里,要去向何方,只知道她將永不止步,只要步履不停,終會和自己想要的世界相遇。群山會成為她的映襯,彩霞也不過是布景,她不過是行走在平坦的大地,留給世界一個堅強決絕的側影。
3、佛性學習法:在平時放松時,可通過讀小說、讀詩歌,聽音樂感受歌詞的方式培養自己對于文字的感覺,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己。要去體會作者是怎樣讓讀者產生共鳴的。(舉例:一只黑色的烏鴉在黑色的夜里飛進我黑色的眼睛)
感:以前覺得多看好書,自然提升文采,現在看來,這條路有點窄,還可以拓展感官、描述畫面,拉近跟讀者的距離。
思:研究機構表明人類對信息的攝取,視覺占70%以上;而人類對信息的記憶,圖型化占90%以上,所以文章如果給讀者畫的畫面感,會有助于走進讀者的眼睛,入住讀者的意識。感官牽動情緒,情緒加深記憶,所以拓展法,有助于文章讓人印象深刻。這兩點均值得刻意打磨。形成自己的寫作優勢。佛系學習法繼續在路上,但要多思多想。
行:在寫作的路上,刻意運用。
-------------------------------
讀書筆記5:
問題:怎樣修改文章可以提高文章的逼格?
見:刪一刪,改一改
刪一刪:首先刪除去文章中那些冗余部分,讓句子簡潔,簡潔的好處之一就是保護讀者的注意力。
改一改:
1、注意認知陷阱:要做到用熟悉解釋陌生。
2、注意長短句結合,注意句子的節奏和韻律感。
3、用金句去刺激讀者:在文章中經常給出刺激點,牢牢抓住讀者的注意力,減少閱讀疲乏感,所以修改文章時,可以每1-2屏就插入一句金句(你總結提煉的那些觀點深刻,表達特別的句子,能引起讀者強烈共鳴和沖擊,讀者可能忘記你整篇文章,卻不會忘記你的金句,金句某種程度上,也是你文章的總結和概括)
感:感覺先要從骨架上調整文章結構到最優,最符合自己的知識框架,然后才是修邊,刪一刪改一改可以作為這部分的一個指導框架
思:本次的刪一刪和改一改還沒有形成套路,只是零散觀點,不是系統輸出,還有打磨空間,大家一起努力。
行:邊用這個修改框架,邊提煉總結,以期豐富它、完成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