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從事服務業的關系,周末反而是最忙碌的。所以,雙休、周末,成了最奢侈的字眼。這一年半以來,所有的周末都是上午上班,下午休息,而每次的下午休息,都是2點之后的事情了。平時有一天的輪休,也經常因為工作需要,成了我義務加班的理由。
我不否認,用時間換來的回報,也是看的見得,最直接的莫過于收入的增加。即使休息日和其他人不同步,我也可以自在搞定。我不是一個害怕獨處的人,一個人吃飯,一個人逛街,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短途游,我都可以。
如果不比較,絲毫沒有感覺。但是一比較,我就特別羨慕有周末的人。我不是羨慕他可以睡懶覺,可以和朋友一塊出去,我最羨慕的是,他可以利用周末,不斷給自己充電。而我,因為沒有周末,少了很多學習的機會。
去年上半年,我給自己報了人力資源管理師二級的培訓班。上課時間是周日9:00-16:00,工作上不能請假,只能下了班匆匆趕去,錯過了上午的課程,下午的課程很難理解消化,下課后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來自我補習。有時候又會因為晚上有事,偷懶不學習,形成惡性循環。雖然,最后我還是通過了考試,順利拿到了資格證,但這一段學習過程對我來說是痛苦的,是沒有達到我自我提高的預期的。
剛畢業的時候,我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有朝九晚五,有周末。可是,那時候,經濟尚未獨立,對自己的生活也沒有計劃,周末反倒成了最空虛的日子。隨著工作慢慢穩定下來,在滿足基本的生活之后,我已經有能力對自己喜歡的東西投資了,比如畫畫,比如演講。但因為沒有周末,這些實體課程都沒有辦法參加。而且,因為臨時性的事情,周末的下午也無法做很充實的安排。
當然,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隨著自媒體的盛行,越來越多的線上課程可供選擇,時間更靈活,也更方便。可是,我還是更喜歡真實的課堂,我會有一種強烈的儀式感。我也更喜歡面對面的交流和探討,通過交流去認識在某方面在自我提高的人。說來也奇怪,以前讀書的時候,反而沒有這種感覺。就是因為認識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愿意花時間花金錢去投入了,才開始懂得珍惜。
還記得去年年底,看到非常喜歡的杭州趁早要舉辦party,因為時間放在周六下午,抱定就算遲到也要參加的決心,報了名交了費。因為當天下大雪,單位臨時決定放假。連忙改簽車票,提早2小時出發,才趕上了那場活動。至今,我都慶幸那天的大雪,給了我完整的一天。來回6個小時,遠遠超過活動時間,可是我認識到了更多活法榜樣,親眼所見的真實感遠勝于網絡上的他們。有周末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所以,沒有周末,最大的損失是失去了很多學習的機會。沒有周末,錯過了趁早大party,無緣見到自己的榜樣;錯過了現場聽一席,錯過了親身接受感染的機會;錯過了土司馬斯的學習,參加演講課程的學習一直處于待辦事項中……不是非去不可,只是這些都是我的to do list。也不是一定請不了假,只是工作性質如此,請假總是不妥。因為沒有周末,很多想參加的聚會、想參與的沙龍、想體驗的展覽都只能遺憾錯過。而這些,都是自我充電的形式與方式,是我工作之余想要豐富生活的形式與方式。
這份工作,我很喜歡。最大的怨念,就是周末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