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 ————王小波 ??????????????
請相信生活還有詩和遠方
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身邊的人抱怨:“我很忙!我沒空!”
我很忙,可是我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
日子周而復始一天一天地過去,我以為,生活好像就是這樣了,從生到死,從年少變成大人,最后等到皺紋爬滿眼角,變得步履蹣跚。
朋友A是個畢業兩年的媒體工作者,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時不時加加班,周末宅在家里不愿動彈。
我曾經問過她,我說:“你每天都在忙些什么啊?”朋友抬起腦袋,眼睛向左上方凝視了很久,然后嘆了一口氣,點點頭說:“我也不知道,好像每天就是寫文案寫新聞稿,但是總覺得自己很忙很忙。”
我又問道:“那你現在有什么打算么?是繼續這樣的生活還是打算換一個環境?”朋友搖搖頭,擺擺手說:“現在找什么工作都一樣,換工作太麻煩了,就這樣吧。”
最后我問她:“這是你喜歡的工作嗎?”她愣了愣,許是不曾想過這個問題,說:“剛開始工作的時候覺得自己喜歡這一行,可是,時間久了,覺得每天的生活千篇一律,談不上喜歡還是不喜歡,可能就是硬著頭皮繼續走下去的心吧。”
朋友B是我的大學同學,簡直是男生中的一股清流,不打游戲,不睡懶覺,不翹課。
當室友們還在和周公約會時,他早早地起來了,每天去操場跑兩圈,回來制定一天的計劃,然后去圖書館安靜地自習,一直到快上課的時候便起身去教室。每天晚上室友還在熱火朝天地開黑的時候,他已經早早地睡下了。
朋友B雖然學的是管理專業,但是對中醫極度感興趣,桌子上,柜子上滿滿地全是醫學書籍。一本又一本,排列地整整齊齊。大三寒假,已經跟著學院醫學系的老師一起做研究,準備攻讀醫學系的研究生。
我也這么問過他:“每天給自己制定滿滿當當的計劃,你會覺得辛苦么?會有想要一咬牙老子不干了的心態嗎?”
他笑了笑:“你有沒有很想做的事情?想要與得到之間還差了一個做到,那個從無到有的過程足以帶給我所有的快樂。”
慢慢習慣一種生活,忙碌會變成習慣,懶惰也會變成習慣,久而久之,你還記得曾經那個想要努力變得更好的自己么?還記得口口聲聲說要折騰這操蛋的生活的你嗎?還記得在風里雨里大哭大鬧的你嗎?
那天看《奇葩大會》的時候,對敢想敢做的趙大晴印象十分深刻。高二開始以“沙發客”身份游歷十三個國家,去印度窮游一個月,親自參與“燒尸”,在凌晨兩點鐘沿著北京二環走一宿,跟只見過六次面的人結了婚,一年后又離婚的大晴,在很多人的眼里也許是瘋狂而又另類的。
然而,我很欣賞這樣的姑娘,獨立又勇敢,對生活充滿希望,充滿熱情。她像一團火苗一樣,熱烈地發著光,燃燒著,那么紅熱滾燙。
曉松老師說:“當你有能力的時候一定要狠踹生活,因為生活絕不會,因你膽小怯懦,什么都不做,而輕易饒了你。”
我很害怕,有一天,生活磨去了我所有的棱角,也帶走了我所有的激情。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你什么都不去追求,什么都不去追求,所以你什么都得不到。
世界上有一個最可怕的武器,它叫做習慣,它可以讓你變得耀眼,也可以讓你變得暗淡無光。前提是,你愿意澆灌它,還是任其腐爛發臭。
這些話,說給我自己聽,也希望更多的人能聽到。希望有一天,身邊的人不再是唉聲嘆氣地抱怨生活的忙碌,而是莞爾一笑,對我說:“我很忙,可是每天都能找到新的期盼。”
愿那些忙碌而哀嘆的你們,都能逃離那個叫做忙碌的殼。
不面對、不反抗、不嘶吼、不掙扎、不思考,殼還是殼,固執地在那里,不曾逃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