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老楊同志突然決定要戒煙,大家都拍手叫好。
有人提議集體監督老楊戒煙,戒煙期間每抽一根煙被發現就要自覺的請大家喝飲料。結果幾周下來,老楊的煙沒戒掉,公司的同事們喝奶茶倒是胖了幾斤。
“第一根煙”到底是怎么到我們嘴巴里的?其實每個人的故事都大同小異。年輕的時候不懂事,以為叼根煙就算是成熟了;或是叛逆期想要變得與眾不同,躲在角落里抽又想故意讓同班暗戀的女同學看見;亦或是為情所傷,以為抽了這根煙就能忘記那個人。現在聽上去很可笑的原因,卻成了我們一離開香煙,就變得心神不寧的罪魁禍首。
更諷刺的是,直到現在,我們自以為早已經長大成熟了之后,我們仍舊以為香煙能夠緩解我們的焦躁,幫助我們梳理思緒,使我們更有精神。
不過,我并不是來勸你戒煙的。(好笑,這類公益廣告你看的還少嘛!煙盒上面寫的吸煙有害健康是白寫的嘛,自己該不該戒煙你心里還沒點b數嘛。)我只是想說,你忍住不抽煙的樣子真好笑。
人分三六九等,抽煙的煙民也有等級。小K就是一個宣稱正在戒煙的三等煙民。什么意思呢?就是出門在外,沒有煙就算了,連打火機也沒有。
小K說自己戒煙的方法源自老子的“無為”。就是什么都不帶,一個人的時候沒煙抽,癮自然就戒掉了。
但是說實話,跟他在一起的時候,他比誰抽的都兇,經常是朋友剛開了一包煙,他瞬間抽掉半包。大家戲稱:“小K這不是戒煙,是‘借煙’!”如此一來,甭說戒煙了,以后連朋友都沒得做。
還有一種人專愛在公共的、私密的場合里吸煙。什么廁所啊、電梯啊、衛生間啊……你說坐個電梯能用多少時間,非要在這爭分奪秒的點一支煙。遭受周圍的人的白眼難道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嗎?
就是在家里煙民們也不消停。明明跟老婆擺明了約法三章說要戒煙,結果轉眼就觍著臉央求著再給最后一根。因為自己拖了地洗了碗還刮了胡子?這算哪門子的情趣play?五大三粗的大老爺們兒扭捏起來很嚇人的噻!
想要抽煙的時候,煙民的智商及臉皮厚度會達到一個頂峰。目的很明確,就是一定要讓放進嘴里的那根煙來的正大光明。為了讓抽煙變得合情合理,他們會編造一些奇奇怪怪的理由。
▼
“朋友一起吃飯喝酒,都在抽煙
我不抽煙的話豈不是很不合群”
▼
“我每天上廁所的時候必須得抽一根煙
不然我會便秘的”
▼
“我不抽煙,我就沒靈感”
(好像抽煙你就會有一樣)
于是好端端的一場會議,因為一個人拿起煙,沒一會兒整個會議室就開始煙霧彌漫。這種羊群效應,其實歸根結底,就是不愿意承擔“戒不掉煙”的罪惡感。
明知道吸煙是一件對健康不好的事情,卻沒有足夠的意志力控制自己不去抽。一方面覺得自己很糟糕,另一方面又心安理得的得過且過。
而戒煙的人一旦又開始抽煙,他對戒煙的意志力就會越來越低。一會戒,一會戒不了撿起來;一會逃避,一會厚著臉皮自我拉扯。
如此反復,局外之人看來真是百爪撓心,還不如直接放棄來得舒心些。
我們終究要為自己所做的一切付起責任。別怪尼古丁,別怪戒斷反應,別怪生活壓力,也別怪年輕時犯下的錯誤。怪只怪自己意志力薄弱。既然要做,就做一個高級的吸煙者,像一個紳士一樣堂堂正正的吸煙。
去專門的吸煙室,去嘗試體諒別人,別因為是電子煙就肆意的放縱自己在別人面前吞云吐霧。沒人有權利要求你戒煙,你同樣也沒權利傷害別人的肺。如果以上你都做不到,那就別怪別人對你指指點點。
上帝造了人類,給了人自由意志,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
#重度煙民#
#你為什么戒不了煙#
歡迎各位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