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收獲這兩個字自己有點汗顏,不過想不出更好的表達方法。因為我的收獲是如此微不足道,幾十個關注幾十個好友,若干陌生的打賞,是大神們的零頭的零頭。但對我已是驚喜,因為若沒有寫作,我不知自己能收獲更好的什么。
回憶在三期的好報寫作中,每一次都有收獲,都有進步。
第一次參加,幾乎純粹是自己的心情記錄,基本都是500字收尾。但就是這短短的500字讓我找到寫作的感覺,用寫作來記錄那些生活中的感動,用寫作為自己減壓,許多時候,當自己因為一些事一些人陷入焦灼、心如亂麻的時候,寫出來,情緒也就漸漸平復了。想起一個港片的鏡頭,找一棵樹挖一個洞訴說心事,簡書就成了我的那個樹洞。
第二次參加,給自己設定了目標,每周至少寫一篇長文章,每周上一篇首頁,這個做到一半,開始兩篇連投連中,備受鼓舞,接著兩篇連投被拒,有就沒有那么大勁頭了。我是經不起打擊也不善堅持的,而且客觀來講,首頁也并不應該是第一目標,后來陸續看到別人談到首頁的問題,偏重干貨,對文字方面要求其實一般,所以并不那么重要,自己也就順其自然不堅持了。這期的主要收獲是,話題不斷擴大,我平時關注的事物比較雜,時事、旅游、影視、情感、婚姻家庭、育兒、財經等等,仿佛對什么領域都有話要說的感覺。
第三次參加,主動申請了做組長,因為在那兩期,除了交作業,感覺沒時間去關注別人,和群友們也幾乎沒有互動,而且還常常有不想交作業的感覺。做組長多了一份責任,對自己也是一種強迫和激勵,在統計作業這一過程中強制自己和群友們加強交流和互動,事實證明,時間真的像海綿,擠一擠總是有的。所以,在這期的寫作中,雖然沒有投入很大精力去寫文章,但狀態一直挺好,我開始更多地關注這個寫作群體。同時也開始有針對性地關注一些專題,在某些話題上收到一些共鳴,也不時地收到一些陌生人的關注,這一切都讓我感覺在不斷地融入。
新的一期開始,雖然還是特別忙碌的一個時期,曾經猶豫要不要繼續,但最終還是讓自己寫下去,沒有精力突破,就簡簡單單地記錄,細水長流,逐步找到自己的寫作方向。
總之,這種碎片化寫作讓我利用起一些零散的時間,只要有一點一滴的收獲,就是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