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現代社會早已進入瞬息萬變的時代。然而,一個比較悲哀的事實是,縱使科技再發達,我們也無法準確預知未來。另一個更悲哀的事實是,我們無法對這些不確定的未來置身事外。是吧,萬里之外的沙特反腐,未曾想也會導致你家油價上漲。人很多時候的煩惱,都是來自于不確定。因為不確定,我們心生不安,因為不安,我們變得焦慮、頹喪。所以我們看到,虎爸虎媽跑步向前,不讓下一代輸在起跑線。這是積極抵抗。佛系青年看淡一切,從容不迫自成一派。這是消極抵抗。然而事實上,個人的理性行為往往因其所掌握的信息有限而變得不理性。而對于群體來說,抵抗本身就是不理性的行為。
站在滾滾歷史長河之外看世界,波濤洶涌與瞬息萬變何曾停止。要想在縱橫捭闔之中永遠精準的閃轉騰挪是為不可能,更為明智的先哲、智者們,選擇的是在種種不確定之中尋找與發現規律、周期。對立統一、質量互變、否定之否定是規律,月有陰晴圓缺是規律。生、老、病、死是人的周期,繁榮、衰退、蕭條和復蘇是經濟的周期。通過對規律、周期的發現、歸納、總結,進而更好地看清所處的時代和事物的本質,做出理性的決策。
相對來說,規律與周期更為空洞,更為宏大,時間更長,很多人究其一生,也無法完整經歷。例如,哈雷彗星76年來一回,“下次你再來,人間已無我”。作為個體的“人”,更應當關注的,應當是在種種不可能中形成的相對持續性確定,所謂“趨勢”。
趨勢一旦形成,就不是一兩天就能改變,也不因某個人的主觀意志而改變大的方向。我們常說人定勝天,只不過是說在某一些特定的時間與空間,人的作用或許能在歷史長河的洪流中激起細微的浪花。
趨勢的形成,最根本的還是因為人,因為人性。趨利是人性。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名來利往。避害是人性。誰都愿意錦上添花,少有樂于雪中送炭。貪婪是人性。喜歡占便宜、搭便車。即使知道事情可能面臨較大風險,仍然愿意火中取栗、飛蛾撲火。懶惰是人性。追求幸福、渴望更好也是人性。改革開放三十九年,最大的動力不在別處,就在于被釋放的“物質文化需要”。新時代,最大的動力不在別處,就在于“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這是最大的動力,也是眾多趨勢的使然。
新年之前,簡要總結一下所見所聞所思,以饗將來。
一、城市化(城鎮化)
來自山區、農村的窮人家的孩子,懷揣著夢想,到大城市打拼,有的人成了老板、企業家、教授,掙很多錢,有的人成了普通職員,朝九晚五。有的人奔波勞苦,無處安放。但是,走出來的人,他們中絕大部分人的后代不用再放牛養羊,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他們和他們的后代,趨勢性地,將在城鎮參加社保、戶口遷入城鎮、由候鳥變為留鳥、獲得穩定住所,退出農業經營與宅基地,融入城市,永久性地去掉“農民工”中的第一個字,成為“民”與“工”。這就是人的城市化。
與農村相比,城市永遠代表著效率、產出著更多財富。基于人性的用腳投票,所形成的趨勢,并不是短暫、迅猛的運動能夠扭轉,只能順勢而為、因勢利導。
所以我們看到了雄安新區、首都副中心。尤其是前者,代表了最高層次的意志,匯聚了最好的資源與技術、最優的智慧與設計,最佳的軟硬配置,最科學的規劃、最先進的理念,看不到不成功的理由。
人口、資源、財富向大城市集中,向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等重點區域集中,這將是長期不變的趨勢。
有生就有死、有起就有落,不集約、缺乏內生增長動力與核心產業、區位優勢不突出的小城市(鎮),將失去生機與活力。
至于農村,當大多數人離去,留下的少數人將擁有更多的土地資源,從而獲得更高的產出,同時,嗅覺靈敏的資本也將無縫不入,隨之帶來更有用的技術、更有效的知識,最終使走了的和留下的各得其所。這才是鄉村振興的正確打開方式。
二、人的趨勢
從人口流動上來說,伴隨著城市化與部分地區(如東北)的衰落,總的趨勢將是人口趨勢:從北向南、從西向東,從農村到城市,從小城市到大城市、特大城市流動。
在將來,越來越多東北的餃子在三亞的鍋里翻騰,越來越多西部的放牛娃騎著電動車穿行在北上深送外賣,這就是趨勢,是存量的博弈。
人口結構上,高單身率、低出生率、預期壽命提高、老齡化加速到來,我們將變得越來越老,這是從生理年齡上。與富而后老的日本相比不同的是,我們將有相當一部分人處于未富先老的窘境。
如果說戰斗系的虎爸虎媽們代表的還是一種不向時代屈服的焦慮與不安,那么保溫杯加枸杞的標配,從喪文化到佛系青年,垂垂老矣的九零后,人到中年不如狗,假裝在生活的人們則映襯了心理年齡上,主流人群也在無可奈何地慢慢老去。不管你更喜歡金臺西路甲2號的激情澎湃,還是新宇宙中心后廠村的高級自黑,莫外如是。
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醒來走原路。
更多人向城市聚集,因而收獲更多城市人群綜合癥。越來越多的人將具有這些特征:愛美、愛玩、愛健康、怕老、怕死、怕孤獨、缺心情、缺愛、缺刺激。
窮得只剩錢了。
三、行業集中度提升
行業集中度提升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結果。一家理發店,理發師10個,顧客8個,供大于求。將理發師裁減5個,剩下5個的工作有保障,工資有提升,干活有勁頭。剩下的相比裁撤的,必然是更好的。因為更好產品、服務的提供與供求關系的變化,理發店可以理直氣壯提高價格,顧客也不得不買單。這就是消費升級。由于信息的不對稱與時間上的成本、對風險的厭惡,人們更愿意選擇品牌、相信評價與銷量。好比逛淘寶,更愿意用銷量、評價、信用排序,而不是漫無目的的逐家挑選。各個細分領域內的龍頭企業,才更有可能獲得繼續成長與存活的機會。
更直觀一點的現象:美團點評合了、趕集58合了、滴滴快滴合了,摩拜小黃快了。
將來,上天貓就購了,裝修就上土巴兔,果凍就買喜之郎……
大點的領域,有守山頭的老大,挑事的老二,專注的老三,別的,別的沒有了。
四、分化
貧富差距加大、階層固化、農村孩子考不上清華北大,都只不過是表象。財富、資源,越來越向金字塔頂端的人們匯集,這才是本質。
資本與勞動力的區別在于,資本可買入、賣出、擁有,而且從理論上講可無限累積,勞動力是個人能力的使用,可獲得酬勞,但不能被別人所擁有,不能無限積累。長期來看,資本的收益率勢必大于經濟的平均增長率。掌握資本的人是少數,因此資本收益的獲益者也是少數。
市場上的人其實可以簡單劃分為兩類:掌握資源的人、給掌握資源的人打工的人。打工的又分為兩類,高級打工、低級打工。高級打工出賣腦力,低級打工出賣體力。打工人群的逆襲機會,就是從低到高、從下往上。只不過,你永遠拼不過比你出生好比你努力又比你努力的人。
二八分化已經過時,今后是一九,甚至更極端。
可能你會說,過猶不及,物極必反。
好吧,我最想告訴你的,是不要與趨勢為敵、不要去猜“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