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離婚潛規則》有個情節——有對戀人的感情一有問題,親朋就勸:要學會湊合,你爸你媽不都湊合半輩子了。可最后這對戀人也沒能因為湊合而得到幸福,吵架、分手成了日子的常態。湊合,終究靠不住。
現實生活中也是,有的人遇到點小溝小坎,便得過且過,從一碗泡面的湊合到整個人生的將就,由表及里,由小到大,直到成為“湊合癌”晚期,整日意志消沉地被挫折奴役著前行。
生活對誰都不偏愛,哪怕是物質條件差不多的人,也是有的活得精彩,有的活得落魄,其中最大的區別是心態。心態湊合,生活自然湊合你。
要說條件艱苦,怕沒有苦得過長征時期的紅軍將士了吧,但翻開軍史一讀,就會發現無論敵人怎樣圍追堵截、環境如何艱辛困苦,他們總能找到快樂和希望。長征途中,部隊每打下一個城鎮,便會組織戰士們買肉買菜,改善生活,心靈手巧的戰士,還會把補丁縫成小花的模樣。
參加過抗美援朝的爺爺曾跟我說起,朝鮮天冷,大家就把石頭洗干凈,燒熱了,放到被窩里,這樣就當有了“熱水袋”。我好奇地問爺爺:“那么艱苦,為什么還這么講究?”爺爺說:“越湊合不就越艱苦嘛,好日子都是自己過出來的!”
前段時間,有篇文章《什么是戰士的生活?當儀仗隊女兵來到詹娘舍哨所》引起熱議,哨所戰士的“不湊合”讓我深受觸動。他們對吃水困難不湊合,化冰取水解難題;他們對高海拔不湊合,高壓鍋里出美食;他們對單調生活不湊合,吉他聲里有情懷。面對艱苦單調的環境,戰士們并沒有湊合,而是把生活過得有聲有色。這種對惡劣環境的不湊合,成就了戰士們獨特的“高海拔之樂”,何其灑脫!
“生活不會依著我,我也不會依著它。”不湊合,是對艱難險阻的不妥協,是對缺陷遺憾的不甘心,更是對美好前景的矢志追求。
單位有名老士官胡杰,學歷不高,但能力很強。從小打小鬧的“換燈泡”到成長為電專業技師,他身上透著一股“不湊合”的勁兒。當初因為學歷低,有人就勸他,換換燈泡接接線,稀里糊涂湊合著干。可胡班長不想湊合,折騰了幾年,啃完的專業書籍厚如磚塊,考下的技工證書抱個滿懷。胡班長總說:“為什么要湊合呢,明明可以干得更好。”
不湊合是一種人生態度,它和知足常樂并不沖突。因為,唯有真正拼過的人才知道知足是什么滋味,不湊合帶來的拼搏之樂和知足帶來的淡泊之樂互為人生的補充。事沒干、勁沒出、汗沒流就開始原地踏步,這樣的“知足”帶來的快樂,用不了多久便會發膩。
部隊的生活或繁或簡,執行的任務或重或難,都希望戰友不要成為一個“湊湊合合”的人。不湊合,你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好,才能有自己的形狀,而不是被生活捏成無所謂的模樣。對待工作不湊合,能使十分勁,不用九成功,拼盡全力后的快感往往會衍生出成功的喜悅;對待生活不湊合,不因為工作忙就“粗放”自己,不因為心情差就委屈自己,快樂不喜歡駐扎在懶洋洋的身體里。
湊合的人,千篇一律;不湊合的人,各自有趣。無論對待生活還是工作,戰友們,請亮出咱們“不湊合”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