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
【注釋】
▲已矣乎:罷了,算了吧。
▲見其過:一是見自己有過,二是見他人有過。
▲內自訟:內心自我責備,自我反省。
【譯文】
孔子說:“罷了!我還沒有見過一個人,發現錯誤而能隨時自我反省,自我責備的人?!?/p>
【學而思】
清·魏象樞《寒松堂全集》云:有四種人孔子未見:“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4.6);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也(16.11);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5.27);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9.18)”。《論語》中還有兩種人孔子未見:“吾未見剛者(5.11);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4.6)”。
孔子所云之“未見”,大概是針對不同語境或者是不同時期所說??鬃拥谋姷茏觽冎惺怯袃茸栽A者,好德者的,如:顏回之“三月不違仁”、“不貳過”(內自訟);南容三復“白圭”、南宮適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尚德)。
張居正《四書直解》曰:“孔子之言,蓋為中人以下者發也。”
錢穆《論語新解》:“顏淵不遷怒,不貳過,孔子許其好學。然則孔子之所想見,即顏淵之所愿學。孔門之學,斷當在此等處求之。或說,此章殆似顏子已死,孔子嘆好學之難遇。未知然否。”
朱熹《論語集注》:“已矣乎者,恐其終不得見而嘆之也。內自訟者??诓谎远淖跃桃?。人有過而能自知者鮮矣,知過而能內自訟者為尤鮮。能內自訟,則其悔悟深切而能改必矣。夫子自恐終不得見而嘆之,其警學者深矣。”
參讀:
《學而篇》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里仁篇》4.17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衛靈公篇》15.30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