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龍記》又翻拍了。
有個很大的看點:多年前,周海媚貢獻了一版最經典的周芷若,沒想到如今成了滅絕師太。
是的,《倚天屠龍記》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
年少讀不懂周芷若。讀不懂周芷若為什么到最后,會變成滅絕師太;
也讀不懂張無忌,讀不懂為什么大家都說他是優柔寡斷的負心人。
而當你歷經歲月滄桑,才發現這其實就是愛情的真相。
金庸先生通過這本書的五個人,展現了五種典型的愛情觀,也展現了愛情的五種真相。
今天不談明星,不談武俠,就談這五種典型的愛情。
典型一 :甘當暖水瓶
張無忌的優柔寡斷是最為人詬病的,但金庸卻很喜歡張無忌。
他個性復雜,看似軟弱,大是大非卻也分得很清楚,有種接近于老子的“無為”與“不爭”,可以做我們大家的好朋友。
何況年紀輕輕就當上了江湖最大門派之一的CEO,一天就學會了別人要學一輩子的神功。
只對待感情多變模糊這一項,恰好是我們普通人性情的投射。
張無忌很能共情,總能原諒別人。
初出茅廬被朱九真欺騙感情,完全是男性欲望噴發,對漂亮女人的繳械,恨不得一輩子做她的奴仆才好。此時尚未成名,不配有名有份,連備胎都算不上。殷離(阿蛛)得知他的遭遇,替他出氣殺了朱九真,他非常的驚訝,也只覺得可惜。
他總是善忘,不會記得別人的薄情與狠毒。
母親臨終前讓他記著眼前這些害死他們的人,他轉眼就忘了,又是替昆侖派仇人何太沖治病,又是救下萬安寺被囚禁的眾多仇家。
這都能不計較,何況是區區朱九真。
他是寬厚的,溫暖的,能讓女人們同情,激發出保護欲。
他永遠一副柔情似水的樣子,不計較被騙被傷。周芷若在光明頂戳他一劍險些送命,他不生氣。
男人看男人分外準,情敵宋青書心里想:這一劍刺下去,不論這小子死也好,活也好,再也不能從她心上抹去了。
幾年后張無忌為了安撫芷若,袒露出胸口的劍疤,笑道:“你越刺我的深,我越愛你。”
付出了血肉之苦,還不忘柔情蜜語,幾個女人受得了。
他會撩妹,不管有意無意,總是攪得女孩春心蕩漾。
第一次見趙敏,兩人在綠柳山莊一齊掉下陷阱,他情急之下脫了趙敏的襪子,撓對方癢癢。這個舉動現在看沒什么,當時可是男女大防,女人的足可是第二性的象征。
想“紫衫龍王”黛綺絲何等美艷高冷,明教眾帥哥都入不了她的法眼,卻因跟其貌不揚的韓千葉寒潭比武有了肌膚之親,立刻芳心暗許。
看來,戀情成不成功,先肢體接觸試試來不來電。
張無忌不下三次夸小昭長得美,小姑娘當即心花怒放。
小昭要代母受過,出使西域做總教教主,臨別時他一口一個小妹子,抱在膝上吻了又吻,既甜蜜又苦澀,留給人無限的綺
張無忌的情感被動與無助 ,恰好勾起了四角關系的火藥味,就像吃大鍋飯,搶來的食物更香一樣。
可惜他最終也沒搞清楚自己最愛的是誰?覺得四人都好,與誰分別都不舍。
你說,張無忌到底是渣男,還是暖男?
在美色面前,人總是軟弱無力的。誰又能保證自己永遠不會愛上另外的人?很多時候,只是愛在心里、有口不說而已。
因此說,如果我們能夠理解張無忌的“負心”,沒準我們自己就是這樣的人呢。只不過沒有張無忌那樣的機遇而已。
他深知自己娶到任何一個都是賺到,只是情為何物,陷入其中只能盲目被感覺驅使。
最后這個也負她一點,那個也負她一點,終于成為眾人口中的“負心人”。
典型二:我偏要勉強
趙敏的感情觀,最自我,最不含雜念。她敢什么都不要,明明是個官二代,卻放棄榮華富貴,選擇了一個前途未卜的創業男。
她的美麗不必多說,張無忌第一次見到她就驚呆了:
“十分美麗之中,更帶著三分英氣,三分豪態,同時雍容華貴,自有一副端嚴之致,令人肅然起敬,不敢逼視。”
那么美一個人,肯經常臉上涂的臟兮兮陪他喬裝成船夫、村婦,絲毫沒有美人該有的矜持和做作,而周芷若總嫌棄衣服有異味,不情不愿的穿上。
趙敏是有抱負的人,恨自己不是男兒,否則要像祖先成吉思汗干出一番事業來。
她首次亮相就是男裝,統領群雄,智擒六大派,比武偷學,可見不是一般的機智魄力。
只可惜遭遇了愛情。心上人要置她于死地,她將嘴湊到對方耳邊,風情萬種地說道:“你這該死的小淫賊!”
明明是政治對立,卻每每總為對方考慮。送給無忌的朱釵被他隨手贈給了小昭,她生氣得要死,卻還要給對方黑玉斷續膏救治叔伯;
在靈蛇島大戰西域教徒的時候,武力懸殊巨大,她為了救無忌,使出一招同歸于盡的絕殺,險些刺破肚皮;
兩人露宿荒郊野外,武當七俠被人殺死藏于洞中,其他四俠前來尋覓,言辭中懷疑是無忌所為,要清理門戶。趙敏當機立斷引他們出去,挽救無忌的名聲;
最最戳心的一幕:
兩人逃亡到筋疲力盡,被汝陽王的人逼迫,無忌一個勁地勸她回去,他是真嫌她礙事。她可說什么也不走,更不惜斷絕父子兄弟的關系,背叛自己的國家。
她一瞬間從貴族變成草寇,失去庇護,天地之大,只剩下一個心心念念的愛人。
她嬌俏地說:“我不是朝廷的人了,你還當我是小妖女么?”
她甚至愿意為他做漢人打扮:
“你是漢人,我也是漢人。你是蒙古人,我也是蒙古人。你心中想的盡是什么軍國大事、華夷之分,什么興亡勝衰、權勢威名,無忌哥哥,我心中想的,可就只一個你。你是好人也罷,是壞蛋也罷,對我都完全一樣。”
趙敏是真正愛情至上的人,無論貧賤與落魄、疾病與饑餓,始終對所愛之人不離不棄。
她問間諜師父范遙:“苦大師,人家要對我動手,你幫不幫我?”
范遙勸她:“郡主,世上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既已如此,也勉強不來。”
她斬釘截鐵的回答:“我偏要勉強。”
只有她有自信說:“張公子,你說是我美呢?還是周姑娘美?”
又向屬下道出:“如果我不是蒙古郡主,只是普通漢族女子,我有信心贏周芷若。”
趙敏終獲張無忌蓋章認可,看似是贏家,卻是殷離棄權、小昭遠離、芷若黑化之后張無忌的唯一選擇,隨機性很大。
愛情本來就是賭博,即便是與人分享的果實,也不能減她一絲一毫的誠摯。
她絕不會說“我可以不和他在一起,只要他幸福。”
她所愛之人的幸福,必須有她參與。
典型三:做不成紅玫瑰沒關系,遲早會變成朱砂痣
周芷若從秀似芝蘭,到冷酷無情,絕不是一朝突變的。她可比趙敏慘多了。
趙敏一出場,華服金玉,儀態萬方。周芷若是素衣青衫,全憑天然俊俏。
趙敏出身高貴,被人團團擁簇。周芷若只是漢水船家的孤女,被張三豐帶上峨眉教,還被丁敏君等人處處打壓。
她一直是孤獨的,只有師父待她好,慣性地對滅絕師太言聽計從。以至于發了毒誓,繼承峨眉掌門,無法回頭。
把蛛兒毀容再淹死,嫁禍給趙敏;盜取屠龍寶刀和倚天劍,拿到九陰真經和武穆遺書,實現了師父的夙愿;設法毒死眼缺耳明的謝遜,一步錯步步錯。
她對張無忌不可說沒有真情實意,但真情下處處是計算和爭奪,多了些凄楚,少了些純粹。
她本是有骨氣的:趙敏要偷師峨眉武功,讓她示范,她不肯。
張無忌出手相救,她被他摟在胸前,碰到他寬廣堅實的胸膛,又聞到一股濃烈的男子氣息,又驚又喜,一剎那身子軟軟地幾欲暈去。
有愛的人在身邊,她只覺歡喜,即便四周敵人千刀萬劍同時斬下,她也無憂無懼。
看到趙敏同皇帝巡街的風光時候,她又自慚形穢:自己拿什么跟別人爭?
趙敏到何處都是最初風頭的那一個,集萬千寵愛于一身,自己卻不得不做問心有愧的事。
趙敏處處可以逢兇化吉,自己攥著的卻只有無忌那一點飄搖的愛。
周芷若從來沒有不顧一切的愛過,癡纏也是極度克制。愛是錦上添花,得到更好,得不到不如毀掉。
張無忌在婚禮現場逃跑,她素手裂紅裳成為全書第二個高潮。
愛情不成,至少還有事業:爭當“武林天下第一”也是大出風頭的,既可以報復張無忌,又可以侮辱輕視她的人,可見膨脹到什么程度。
在屠獅大會上,她衣袂飄飄,身影陰寒,流露出徹底的怨恨和絕望。
當所圖的事業、愛情終成鏡花水月后,她放下身段和尊嚴,挽留道:“如若四個女子都在你身邊,你會選誰?”
得到的答案是:“我對你一向敬重,對殷家表妹心生感激,對小昭意存憐惜,但對趙姑娘卻是…卻是銘心刻骨的相愛”。
她聽后痛苦萬分,錐心刺骨地詰問:“刻骨銘心的相愛!刻骨銘心的相愛!無忌哥哥,我對你也是刻骨銘心的相愛,你竟然不知道嗎?”
許多金庸迷在多年后都表示更喜歡周芷若,因為有血有肉,有常人的嗔怨妒,也有命運使然的悲劇性。
尤其是她醒悟后,同張無忌說的那段話,更是揭露出感情的復雜。
她效仿趙敏,讓無忌答應自己最后一件事:“你們盡管做夫妻、生娃娃,但不能結婚。過十年八年,你心里就會想著我,這就夠了。”
有些人不必朝朝暮暮,她明白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只要他心底有一個角落留給自己,就不算白白愛一場。
典型四:沒有自我純奉獻
金庸說他最喜歡小昭,可惜不能讓她跟張無忌在一起,想起來常常有些惆悵。小昭集合了男性幻想下女孩應有的一切美好品質,姿容絕艷、善解人意、不作不鬧,是做老婆的最理想人選。《鹿鼎記》中的雙兒,《天龍八部》中的阿朱,《笑傲江湖》中的儀琳,都是這類完美女性的化身。
她是雪膚藍眼的異域美人,一直無怨無悔陪伴在無忌身邊,無微不至照料對方。
她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教主哥哥,我要永遠、永遠跟著你。只要在你身邊,甚么危險我都不在乎。”
即便這么低到塵埃的愿望,也難以實現。
說送教主離開,一里路、兩里路,直到送上了船,還是戀戀不舍,又不明說想陪同他一起,只是默默的跟隨,無忌看她委屈,也就帶她一起上路。
她從不為自己爭取什么,來中原是為了救母,混入明教高層偷盜乾坤大挪移;最后為了保全張無忌和他的女人們,舍身一輩子當處女教主。
她明知張無忌沒有趙姑娘、周姑娘,也還會有別的姑娘,轉瞬就會把她忘了,畢竟她只是個微不足道的小丫頭。
不如舍己為人,留給對方海闊天空。
她是奉獻型的人,當了總教教主之后,還給他湊齊送來了剩下的6枚圣火令,鞏固他的地位。同時委托手下悄咪咪地給他自己做的鞋子和衣服,以慰相思。
沒有自我的人,情感天平不會往這邊傾斜。
往后寂寞的日子還長,守著回憶獨自煎熬,默默揣懷這段朦朧的愛,在夜深時分,反復咂磨,滴漏到天明。
典型五:愛上想象中愛情的面目
殷離目睹了父母情變,出手殺了備受寵愛的二娘,使得父女成仇。加之童年至關重要的成長期,又跟著毒辣的金花婆婆,練千蛛萬毒手,耳濡目染,變成一個精神恍惚,有受虐傾向的情欲障礙患者。
殷離的愛有些病態,她寧肯愛一個“幻象”,也不肯愛實實在在的曾阿牛(張無忌)。
金庸寫道:“真正的人,真正的事,往往不及心中所想的那么好。”
如果不是她的退出,張無忌或許會依照承諾娶她,也就沒趙敏和周芷若什么事了。
殷離的感情,像極了我們的“初戀”記憶,愈不能實現,才愈寶貴。
在期待和追求中,慢慢取代愛的對象,在心中創造出無窮盡的美好影子和情感溫馨。她已經獲得抽象的愛情面貌,那么實體的對象就不那么重要了。
結尾:
《倚天屠龍記》中,單相思、生死戀、跨國戀、沖破倫常家國不容的畸戀,俯拾皆是。纏綿悱惻的情感,幾乎淹沒了求道為俠的內核。
楊逍那句“曉芙還沒有死,她只是躲著我”,楊不悔那句“我再也不會喜歡別的糖人了”,看得人肝腸寸斷。
“四女同舟何所望”的美麗春夢,或許永遠不會實現,但這些亦真亦幻的故事,卻久久縈繞在觀眾心中。
不論是哪一種感情觀,終究是傷人的。
但是如錢鐘書在《論快樂》中所說:
快樂在人生里,好比引誘小孩子吃藥的方糖,更像跑狗場里引誘狗賽跑的電兔子。幾分鐘或者幾天的快樂賺我們活了一世,忍受著許多痛苦。我們希望它來,希望它留,希望它再來——這三句話概括了整個人類努力的歷史。
愛情也是如此,它引誘我們,像電兔子和方糖,使我們忍受人生的痛苦,卻不至于悲觀到底,好歹總是抱著被愛的希望。
這是愛情對于人生開的最大玩笑。
轉自國館文化,很喜愛沒有經過作者同意,望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