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家長都希望有一個懂事聽話的孩子,但是現在有太多的文章告訴我們孩子“聽話”“懂事”并不是很好,所以孩子不懂事不聽話我們急,孩子懂事、聽話我們也急,現在的家長多累呀!讀了尹老師的《好老師勝過好媽媽2》后,我想把尹老師的觀點跟大家分享一下。
“太懂事”的孩子其表現的“懂事”不過是討好,是盡量讓別人舒服,以憋屈自己來迎合別人。其本質是兒童對自己的扭曲,是孩子長期不被尊重,心理邊界被長期侵犯,個人意志被長期踐踏的后果。孩子本該“率真自我”的童年時期就被迫放棄成為自己,一直壓抑自己、憋屈自己,不敢表露自己真正的想法,你覺得他能快樂嗎?能幸福嗎?我們可以預見到孩子將來,要么膽小、懦弱、討好、沒主見,要么叛逆、暴躁甚至自閉、抑郁,哪種都是我們家長最不樂見的。
而也有很多孩子他們乖巧懂事、快樂樂觀、有主見、有想法。這樣的孩子一般家庭生活流暢,心理沒有受阻,家庭成員懂得尊重孩子,從來不打罵或強迫孩子,這樣的家庭教育理念,孩子當然用不著“不聽話”;快樂的孩子當然很少哭鬧;被尊重的孩子當然凡事有主張。
所以,“懂事”和“過分懂事”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前者是由于正常需求得到滿足而不無理取鬧;后者則是由于正常需求被壓抑而去被迫“討好”大人,這兩者如何區別?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孩子是不是“快樂”。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