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拆查理的時候,感覺被罵的無一是處...
會計,究竟是不是一個好職業呢?
瞅瞅君一直堅持認為:是!
雖然大數據、共享中心、云計算...等等技術都在不停地敲打瞅瞅君“基礎會計的可替代性”問題;
雖然各類審計、監管、檢查、質詢...等等不懷好意的不斷地刺激老會計的各類神經系統(再大條也no good);
雖然“內憂”+“外患”似乎是永無寧日且“加薪”遙遙無期甚至連“話題”都排不上日程;
瞅瞅君依然堅持:是!
BUT
堅持是有堅持的理由,但是也不能再跟沒頭烏龜般的縮在那里,綠豆眼睛閃閃亮啊
找方法,好好活
SO
今天的關鍵詞就是“Stakeholder Management”
“Stakeholder Management” 利益相關者管理
于是乎,
各位分管領導希望了解自己分管的各業務部門單獨的運營細節,
會計們眼鏡兒掉到鼻梁上說公告與年報不會提供這些信息。
同樣的,會計們沒法告訴各位領導所謂的各類活動耗資百萬到底擴大了多少影響力,
也不能告訴你廣告投放者是否會喜歡兩微推出的新產品,
更不能告訴你并購的成功不僅是合并報表下多家子公司還取決于的融合程度。
以上,都不大能呢...
同時我們沒有可以預知未來的水晶球。
LEADER責難“你們能干啥?”
推推眼鏡兒,
凈現值(NPV)、資產收益率(RO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WACC)、杠桿……
leader的白眼包含的內容是:這些術語都是什么意思?逗我們玩兒呢
ok,
會計更像是一種難以理解語言。
怎么破????
來來來,看看這個工具:
首先,用貓大人的排列組合分個類:
●縱軸是某個人的權力大小,或者他對您(或者項目)的影響力有多大。
●橫軸是某個人的興趣大小,也就是您或者您的項目對他的影響大不大,他對您所做的事情有沒有興趣。
然后呢,
把您周邊的人分類,并且根據性質不同,區別對待。
(下面英文摘自維基百科)
?A: these are the people you must fully engage and make the greatest efforts to satisfy.
A 類人,毫無疑問,需要花大力氣重點關注的人。這些人的態度,觀點,對我們影響很大,而我們正在做的事情對他們影響也很大。那如果我們做項目,就需要從一開始就和他們密切溝通,了解他們的期待,定期和他們匯報我們項目的進展情況,包括時間表,難點,風險等等。
?B: put enough work in with these people to keep them satisfied, but not so much that they become bored.
B類人,大多數時候,我們的老板屬于B。對于我們而言,他們很重要。但是我們日常做的事情他其實并沒有興趣。比如結賬,正常按時結了就好,他并不想聽你特別細致的跟他講具體情況。對于這些人而言,你要保證他們滿意,讓他們了解你在做什么,定期匯報,但是要簡單扼要。
?C: keep these people adequately informed, and talk to them to ensure that no major issues are arising.
C類人,大多數普通員工是這類的。比如組織架構調整,員工在這個過程中的影響力非常有限,但是他們非常想知道發生了什么,也非常想聊這方面的八卦。比如有的公司經常給全體員工發溝通信,就是屬于這類。
?D: again, monitor these people, but do not bore them with excessive communication.
D類人,對你又沒有影響,對你做的事情又不感興趣,通常實際操作中,我們可以忽略不計。
使用這個工具:
第一步:考慮你的目的是某個特定的項目管理,還是針對您的崗位進行一般性的分析。比如,你是一個公司的財務經理,想用這個工具給您周圍的人群分類。
★第二步:列下你工作環境里面的,您能想到的所有的人群。
對于特別重要的,可以單獨按人名來列。比如,您可能列下:總經理,副總經理,財務總監,總部財務分析,采購經理,銷售經理….稅務局,銀行,供應商….您的團隊成員……等等您在工作中可以經常接觸的人。
★★★第三步,針對每一個人(人群)分別做出兩個軸的評估,以定位。
總經理如果認為您不稱職,對您影響大嗎?
銷售經理如果認為您不合作,對您影響大嗎?
采購經理會想知道我今年的工作重點嗎?
我的團隊成員想要知道我的工作內容嗎?
根據類似的種種問題,把和您相關的利益相關者放到矩陣里面去。
然后按照建議的:
對于A 類人,花足夠的時間溝通交流。
對于B類人,帶著足夠的尊敬去做簡短的匯報。
對于C類人,非正式的定期信息共享就好。
恩,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