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如是介紹:這部作品展現了馬克·李維溫柔風趣的寫作風格,有催人淚下的親情、浪漫感人的愛情和不離不棄的友情,清新浪漫的氣息和溫柔感人的故事相互交織,帶給讀者笑中帶淚的閱讀感受,是一部喚醒童年回憶和內心夢想的溫情療愈小說。
好像童年時都渴望一夜長大,真的長大后卻都渴望回到童年是每個人都有的心路歷程。不過有些人一直沉溺于童年的記憶里,抗拒著長大,正如伊凡一樣,他深深陷入悲傷的童年里,甚至通過撒謊試圖篡改自己的記憶。可是,這樣終究不快樂啊。
最驚訝的是作者的思路,想象力異常豐富,竟會想到擁有與影子對話的能力。其實認真想想,覺得很神奇,影子是我們最親密的朋友,是最了解我們的東西,其實也可以理解為靈魂吧,類似的形似。走在陽光下,看著倒映在地上與自己亦趨亦步的影子時都是什么感受呢?像一個伙伴吧,不知道跟著我他快不快樂?會不會覺得委屈?
最讓我動容的不是馬蒂與克萊兒青梅竹馬般的愛情,多年分離最終在一起靈魂伴侶的浪漫,而是馬克這份不離不棄的友情。從童年開始,給予馬蒂很多快樂、支持的是馬克,他的確是馬蒂最好的朋友,幫他探聽克萊兒的消息,甚至是明明喜歡蘇菲,但為了尊重兄弟還是問他介不介意,如果介意就打算放棄。同樣馬蒂也竭力幫助馬克實現自己的理想,雖然馬克最終放棄了成為醫生,但是那是在他明白了自己真正的愛好后,他能夠成為一位優秀的面包師,同時自己樂在其中。從此,他的心里不再有一角遺憾,不再為沒有追逐過童年時的夢想而嘆息。其實,很多時候心里的理想不一定就適合自己,但是之所以還是要去嘗試,是因為只是試過過后才能發現自己是否真正的喜歡。喜歡,便繼續堅持,不喜歡,繼續嘗試知道發現真正的喜歡。
馬蒂的媽媽,因為太愛他的爸爸,所以一直不能釋懷馬蒂爸爸因為移情別戀而離去,也許正是因為這份悲傷所以一直瞞著馬蒂爸爸寄給他的信。可是,她那么愛馬蒂,也溫柔的跟他講很多做人的道理。還記得馬蒂在醫學院讀書時,媽媽常去看他。他說那時的媽媽已經不再掩飾她的悲傷,大概因為她覺得馬蒂已經長大,能夠承擔起保護人的責任了。童年時,爸爸剛離家出走的時候,媽媽都是掩藏著自己的悲傷,不讓馬蒂察覺。那時的她,何嘗不是過得隱忍傷感呢。
至于蘇菲,還記得媽媽對馬蒂說,如果對她的感覺不是愛情,就盡快告訴她,因為她是個好女孩。其實媽媽真的了解馬蒂,很了解很了解,可能馬蒂自己都不知道。
一個人一旦開始撒謊,就停不下來。因為我們總是用一個謊圓另一個謊嗎?現在難以展開這個思路。
看完一本書,很多時候感覺都很混亂,有很多說不清的情緒。但是,決心多看書,決心多寫字。記錄的是當時的一種心境,寫得多了便也會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