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電影《亂世佳人》,被這個浪漫主義色彩的故事所吸引。于是去找到了這部作品的原著,瑪格麗特.米歇爾的《飄》。不同于電影的唯美動人,更加真實細膩的原著給我帶來了更深的震撼。我喜歡故事中那些無畏戰爭,勇敢抗爭,堅持自己信念的人們。喜歡那些浪漫動人的愛情,那些為愛而生的人們。
?瑪格麗特的《飄》講述了在南北戰爭的美國,主人公思嘉麗從一個任性驕縱的大小姐成長為一個獨當一面的成功女人的故事。
?故事的開篇思嘉麗和我們一樣,心中幻想著美好的未來和浪漫的愛情,父母的關懷和溺愛,讓她無憂無慮的成長。然而戰爭爆發,丈夫的死亡讓她成為了一個無依無靠的寡婦。他帶著自己一歲的兒子開始了長期的流亡,一路上遭遇了無數的困難,在這個過程中,她意識到,當一切的美好被戰爭打破,她能做的只有成長。面對饑餓、貧困以及社會地位的變遷,為了保護自己、家人和父親引以為傲一生的莊園,思嘉麗憑借著愛爾蘭人骨子里的堅強,在戰爭后積攢了大量錢財,過上了她想要的日子。在這個過程中,她變的自私、冷漠、虛榮,她殺過人,利用過別人的感情,她將人性中的一切缺點表露無遺。然而,當我看到年僅19的思嘉麗,握緊雙拳立誓振興莊園時,我對這個強悍而充滿責任心的女性,肅然起敬。
?主人公思嘉麗在我眼中是一個有血有肉的真實的人,也許很多人不喜歡她,但是沒有人能夠否認,她的堅強與無力,她的自私與奉獻,她的虛榮與樸實,描繪出一個最真實最感動的形象。在當時那個貧困與物質交匯的社會中,他的母親死亡,父親發了瘋,他自然無法做到伸出雙手真誠擁抱每一個苦難中的人,但她依靠自己一人的力量,拉起了在那個時代泥濘中掙扎的家人。思嘉麗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他注定在苦難痛苦中淪陷,在自私的時代中磨滅自己。這說的不僅僅是他一個人,而是當時處于南北戰爭中的所有人。我無法感同身受他們的痛苦,但是,我感動于他們渺小卻又偉大的抗爭。而我們,在這個和平美好的時代,沒有了他的頑強,他的不屈,沒有了他的掙扎,在這個美好的環境中隨遇而安。也許是好,也許是一種憂患,小說中的思嘉麗在新舊時代的變遷中,適應成長,我們也是一樣,適應社會的發展,積極的生活,才能真正走到人生巔峰。
在整部小說中,除了思嘉麗偉大女性的形象,另外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作為一個單純女人的對愛情的迷茫。在小說中思嘉麗、瑞德、艾希禮之間糾纏錯亂的愛情貫徹了整個故事。思嘉麗一生追逐著艾希禮的愛,為了這份執念辜負瑞德對他的癡情。然而當世事散去,她發現她追逐的所謂愛情只是一件華美的外套,當撕裂這層外套,表露出的只有謊言和不堪。她沒有了執念追求的艾希利,沒有了一回頭就能看到的瑞德,只有自己腳下的熱土靜靜等待她,寬慰她。
?所以很多人說《飄》是現實版的童話。 我們一生所追求的,可能到最后才發現并不是我們想要的。這近乎可悲,卻無法避免,時常發生。思嘉麗一生追逐的一個美好的夢,這個夢讓她事業有成,不愁吃穿,卻也讓他失去了朋友,失去了愛情。其實他的人生是可悲的,但是人生的意義很多的時候都不在于目的,而是在于在這個過程中收獲了什么。倘若一生都在充實的追求當中,到頭來發現苦苦所求并不是真心所要,那也無妨,用無所得的失望遺憾結局,起碼我們收獲了過程的美好。就正如這本書的名字“飄(gone with the wind)”當你回頭會發現,一切隨風而逝。
故事用思嘉麗的一句喃喃自語:“明天會是新的一天”作為結局,這句話把她眷戀的一切畫上了句點。這個在明天的夢中成長的女人,贏得了一切也失去了本有的一切。他的這句‘明天會是新的一天’是我很久以來的座右銘,但是在無數個明天之前,我們可曾料想今天的結局,所以不是以明天作為借口,而是以今天的努力迎接明天,明天還沒來到,珍惜今天才是最珍貴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