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邑縣興隆鎮中學? 王寶華
寫于2017年2月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為基本原則,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和審美情趣等十八個基本要點。
作為中學語文教師,根據中國學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總體框架和初中語文課標要求,針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我嘗試在語文課堂中,運用心理咨詢技術中的意象沙盤,開展作文和詩詞創新教學。
圍繞服務主課堂,提高學生學習內驅力;重視學生情緒輔導,引導學生提高自我情緒調節和管理能力;拓展延伸“大語文”課堂,將經典誦讀、閱讀、寫作、演講等課程融入其中,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學科素養。學生在自主發展中,形成健康人格品質。意象沙盤在發展農村中學生核心素養中的運用,按作文課堂教學和古詩詞課堂教學兩種課型展示:
首先向大家介紹作文課堂教學課型:意象沙盤作文與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下面以人教版七年級語文第二學期第二單元的作文教學為例,向大家作一簡單說明。
本單元愛國主題作文分6課時來完成。其中學生明確作文主題,理解和掌握分組規則,進行愛國主題團體沙盤制作和分享需3課時完成;學生根據自己確定的主題,進行寫作、批改,注重養成學生主動修改作文的好習慣,需2課時;按照批改作文標準,在全班56篇文章中選出12篇優秀作文,利用一節課的時間,讓孩子們在講臺上朗誦自己的作文,由學生隨機進行點評、總結。
教學過程介紹(附全程視頻展示):
一、點明作文主題。
(明確方向)我們在第二單元學習的課文,都是表現愛國主題的文學作品。這些作品,從各個不同的角度表現了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人民熱愛祖國、發憤圖強的美好情操。內容豐富,表現手法多樣。一樣的感情,不一樣的表達,都富有動人心弦的力量。教師引導學生打開思路:在我們心中,“祖國”不是一個普通的名詞。她意味著大地、江河、語言、文化、民族、同胞......愛祖國,就是愛這些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事物。今天,我們要以“我愛? ? ? ? ”(親人、朋友、動物、花草、家鄉、祖國.......)為主題,以全班分組團體制作沙盤的形式,呈現和抒發你心中熾熱的情感。
二、欣賞視頻《最美中國》(審美情趣)
1、創設宏大意境,激發學生愛國情感;
2、啟發學生思路,展開孩子們的聯想和豐富的想象,發展多向思維;
3、觸動和連接孩子們的審美體驗,在發現、感知、欣賞、評價美的過程中,培養孩子們健康的審美價值取向。
三、認識沙盤,掌握制作規則(自我管理)
(一)認識沙盤及相關作品
課件形象地呈現沙盤及相關的沙盤作品,學生認識和了解,激發創作欲望。
(二)理解和掌握分組規則
1、全班56名同學分成7組,每組8人,選出組長。隨機排出順序。
2、各小組的同學再以小組共同認可的標準依次確定擺放沙具順序(記錄)。
3、每個人每輪只能做一個動作(移動沙子、選擇沙具擺放、移動沙具)。
4、每組做3輪。制作過程中不得進行任何形式的交流,保持安靜。每組的最后一位同學在最后一輪有調整的權利。
5、結束交換位置看一下沙盤(拍照、正面、喜歡的、感受最深的)。
四、學生分組制作和分享沙盤(三節課)(自主發展)
1、按順序每個人陳述自己選擇的沙具和想法;
2、每個人從自己的角度和感受,結合小組整體的布局確定主題:? ? ? ? ? ? ? ? !
3、欣賞歌曲《國家》,放松和整理分享的思路!
4、以組為單位,學生們依次分享做沙盤的感受。(照片)
五、通過朗誦《中學生愛國宣言》,升華主題(責任擔當)
我熱愛我的祖國,
愛她悠久的歷史與燦爛的文化;
愛她的青山綠水與繁榮昌盛。
我熱愛與祖國同行的新時代,
愛她厚重的底蘊與蓬勃的生機;
愛她的松風竹韻與誠信創新。
我驕傲,我是中國人;
我自豪,我生活在新時代!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祖國與世界同步;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新時代與祖國同在。
讓我們挺起炎黃子孫的脊梁,榮恥銘心,
——做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新時代公民!
六、寫作導引
本單元寫作要求:恰當地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
寫作中,恰當地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能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主題。比如:《黃河頌》中我們祖國的英雄兒女,將要學習你的榜樣,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這幾句詩就鮮明、直接地抒發了作者對黃河的景仰、對祖國英雄兒女的贊頌之情。
除了直接抒情以外,作者的情感也往往滲透在敘述和描寫中,例如《土地的誓言》中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當我仰望天上的星星--原野上怪誕的狂風.......
我們每個人都遵循內心的情感,根據自己制作沙盤的感受確定的主題,選擇恰當的抒情方式,真切地表達出自己心中的愛!題目多樣!
七、學生作文寫作、修改(2節課)(技術運用)
利用兩節課的時間,每位學生根據自己確定的主題,進行寫作。批改后,學生進行二次修改,并養成學生主動修改作文的好習慣!
八、學生佳作賞析(1節課)(課堂實錄、實踐創新)
按照批改作文標準,在56篇文章中選出12篇優秀作文,利用一節課的時間,讓孩子們在講臺上朗誦自己的作文。(由學生隨機進行點評)
1、學生在背景歌曲《國家》,齊朗誦《中學生愛國宣言》,導入《佳作賞析》。
2、由學生民主選出12篇學生自己寫的佳作,一人一分享,一人一點評。(你認為這位同學寫的這篇文章好在哪里?欣賞后有什么合理的意見或建議嗎?)
3、分享點評結合后,鏈接學生背誦《少年,中國說》;集體背誦《中學生愛國宣言》。(人文底蘊培養,人文積淀和人文情懷培養)
進一步升華本單元的愛國主題,發展孩子們的思維能力、空間能力、想象能力,提高學生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在體驗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4、課堂總結
各小組成員之間團結協作,制作沙盤主題突出;孩子們緊扣主題,每位同學選擇合適的抒情方式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愛國情感;寫作和表達能力有明顯提高。
5、課堂拓展,網絡互動!(培養信息意識)
(1)課后將作文分享和點評視頻,傳至體驗式沙盤作文群內。
(2)課后同學們在家觀看互評,在 沙盤作文群內發表自己的評論。
(3)教師通過作文群發送作業糾正信息。
學生能自覺、有效地獲取、評估、鑒別、使用信息;培養具有數字化生存能力,主動適應“互聯網+”等社會信息化發展趨勢;培養具有網絡倫理道德與信息安全意識等。
九、意象沙盤作文課型總結
心理學家認為:“智慧出于指尖上”。贊可夫甚至把操作能力列為智能培養和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嘗試將初中作文教學與心理學上的意象沙盤結合起來,巧妙地打開學生的想象空間,讓他們根據在腦海中的想象并且創造出生動真實的畫面,培養了孩子們的寫作興趣。將課堂搭建成為孩子們自主、創新發展的體驗課堂,引導孩子們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在成長中學習;使寫作文像玩游戲一樣簡單、有趣,孩子們寫出的文章像童話一樣鮮活、靈動。
孩子們在忘我的沙盤制作分享中,負面的情緒得到宣泄,釋放了學習壓力,提高了情緒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因為是開放式的自主制作,重塑了孩子們的積極學習態度,激發了大家的學習原動力,提高了學習主動性,讓孩子更加自信、樂觀,提高了自我效能感。
在每一次的團體制作過程中,孩子們在提高自我覺察力的同時,學會溝通,學會了理解,提高人際交往能力、遠離交往困擾,遠離傷害和被傷害;學會合作、懂得遵守團隊規則、提高團隊合作能力。
這樣的語文課堂,引導孩子們自主認識自己的內部意識世界,發展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助于開發孩子們的潛能。看、聽、做、說、讀、寫等課堂實踐活動,訓練了孩子們敏銳的觀察能力,提高應變能力。孩子們在這樣的語文課堂中,實現了藝術知識、技能與方法的積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藝術的多樣性,培養和發展了發現、感知、欣賞、評價美的意識和基本能力。最主要的是在這樣自主創新的課堂中,孩子們健康的審美價值取向、藝術表達和創意表現的興趣和意識都得到了發展,并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華美!
第二部分,向大家介紹初中古詩詞教學課型:沙盤詩詞教學與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案例視頻展示)
古詩詞以其精煉的語言,豐富的想象,真摯的情愫傳唱千年不衰,成為中國文化史上一道靚麗的風景。在古詩詞教學中,除了引導孩子們平時注重積累,反復誦讀。也嘗試著運用引導學生制作團體沙盤,借助各類沙具的象征意義,創設詩中意象,提高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引導學生積累古人人文領域的基本知識和優秀成果;通過自主動手創設意境,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蘊含的認識方法和實踐方法,實現人文積淀。
意象就是出現在詩詞作品中的主觀感情的物象。意象在作品中以個體形式存在,多個個體聯接起來的整體,便是我們常說的意境。(圖片)
品味詩詞應首先抓住意象即物象,品味物象特征及物象中所寄寓的感情,然后作整體理解,體會意境。
1、意象大致分類。景觀類:月、流水、斜陽、風、煙、霜等等。 植物類:楊柳、落花、松、菊、梅、竹、蓮、梧桐等等。動物類:鴉、子規、猿、鴻雁、鯉魚、青鳥、鴛鴦等。 行為類:登樓、憑欄、吹笛、吹簫、吹蘆管、吹笙、搗砧、飲酒等。
2、意象具體含義。
景觀類:如月(明月,殘月、新月)多表達離愁別苦,渲染悲寂氛圍。如: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如斜陽,多表現昏黃暮色中愁思萬千,如:王致遠《天凈沙 秋思》中“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又如,溫庭筠《望江南》中“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頻洲”。
植物類:楊柳,芳草多含離別之情。如,劉禹錫《竹枝詞》中言:“楊柳依依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又如《送別》一句:“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
行為類:憑欄,多為思戀他人、發瀉心中憂悶之意。溫庭筠《望江南》中“梳洗罷,獨倚望江樓。”吹奏笛、笙、簫等,多暗含離別之苦、想思之情和內心孤獨之境如范仲淹的《漁家傲 秋思》中“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其言抒發其對人思戀之情。在了解意象及其大體含義(大體,但不是詩詩如此)后,學生形成一些認識,便能歸納出一些特征,把握意境,更加順暢賞析詩詞。(人文基礎知識儲備)
3、詩句意象沙盤。(圖片)《江雪》、《絕句——志南》;《水調歌頭》。
4、團體制作沙盤,再現詩歌的意境。(課例展示)
詩是語言的藝術,其善用含蓄、精練的語言表露詩人的感情。好的詩詞都具有“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特點,故要欣賞詩歌,必須發揮想象、聯想。
學生在分享作品、解析詩歌時將精練的詩歌,以詩般精美、流暢的語言,加以豐富的聯想、想象,增強了發現、感知、欣賞、評價美的意識和基本能力;在以多變的形式,口頭表達詩歌的意境中,更透徹地理解詩歌,鍛煉了健康的審美價值取向;提高了藝術表達和創意表現的興趣和意識,整體的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孩子們通過情境模擬,增強以人為本的意識,尊重、維護人的尊嚴和價值;深刻體驗到關切人的生存、發展和幸福的人文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