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這幾個字時,覺得時間過得真的是極快極快,一切的一切歷歷在目,一切的一切仿佛就像剛發生,但是畢竟經歷了這么多,總該是有些回憶的吧。
要說我們認識,那可真是說來話長了。一九九七年的九月,我們從不同的初中共同走入相同的高中——祁縣東觀中學,其實當時什么時候認識他,可真是記不清了。我總是不好意思和人說我們是高中同學,因為實實在在,真真切切在高中沒有過多交集。怎么說呢,高中時代我們就是路人甲乙的關系吧。或者說我的關注點也不在他,他的關注點也不在我,哈哈!
言歸正傳,認識二十年了,從2007年戀愛算起的話也有十年了,二零零九年的農歷十月二十四,兩個不算年輕的年輕人于懵懂中正式步入了婚姻的殿堂,這些年來經歷了無數的事情,經歷了薄如紙的紙婚(一周年),經歷了楊樹葉子一樣飄動的楊婚(二周年),經歷了皮革一樣有點任性的皮婚(三周年),經歷了緊緊地纏在一起的絲婚(四周年),經歷了如木質般堅硬的木婚(五周年),經歷了夫妻感情牢固如鐵的鐵婚(六周年),經歷了鐵婚(七周年),很快就是八周年陶婚了,現在的婚姻應該恍如陶瓷樣堅硬美麗。
真的是過得時候懵懂,回憶的時候想想當時怎么熬得呢?
現在日子雖然依然普普通通,但是想想從前,真是很大的變化了。
想當初剛結婚那會,住的家沒有集中供暖,大冬天的我們在家都得穿羽絨服,抱著個筆記本電腦早早的鉆被窩里看電影,舍不得按空調,家里十一二度,記得最低的時候家里才九度,當時怎么過的呢?
2013年的九月,我們原本簡單的日子,安穩的日子又被東觀中學的解散打亂了。當時雖然沒有大的成就,但是也靠自己的力量還了貸款,買了車,原以為就是這樣平平淡淡的過日子了。但是突然的工作的變動又讓我們來到了縣城,又開始了蝸居的日子,以為的簡單過渡一下,沒想到一下子住了四年,兒子的幼兒園就在我們學校度過了。
回想這些年來,歡歡喜喜的日子不少,吵吵鬧鬧的也有,從二人世界到三口之家,從原生家庭到新建立家庭,總的感覺來說,現在的日子是我極為喜歡的。緊張忙碌中日子匆匆而過。
如果說對于婚姻有什么經驗之談的話,我依然想說的是:一定要找一個三觀一致的人在一起,物質上的有房有車真的不是那么重要,房車慢慢都可以有,但是如果聊不到一起的話真的很悲哀。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似乎每天沒有什么變化,但是兒子一天天的長大見證著我們的婚姻經歷了些什么。他的健康快樂的長大是我們現在最大的心愿。
一日兩餐三人四季(只有早晚會在一起吃飯,中午只有我和兒子),沒有什么儀式感,我們聊著平常夫妻聊的話,沒有甜言蜜語,沒有節日驚喜,沒有生日禮物,就這么平平淡淡,簡簡單單的過著重復的日子。記得看過一句話:幸福就是重復!我也覺得如此。重復的一天,重復的一周,重復的一個月,就這樣過了一年又一年,漸漸從年輕人變成了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雖然依然覺得自己小,心理上依然不想長大,但是漸漸的我們已經什么也是自己做主了。買房子自己做決定,大人只是買了房子告訴一下他們而已!
記得晚晴的文章里曾經提過這樣一個觀點:幸福的夫妻都有點“六親不認”。雖然話有點不好聽,但是基本上我們小家庭的任何決定都是我們來做,不會被大人摻和,也不給他們機會摻和。
多年來我們的相處方式就是我說的多,他說的少,但是好多時候不得不承認,他說的有道理。想想我們吵架的時候,想想我們冷戰的時候,現在這樣的時候越來越少了,可能也是因為我們越來越成熟了吧。
不知不覺中,就過了七年之癢,雖然不能說是成了左右手的地步吧,也是很熟悉的不用我說他都知道我想說什么,不用他說我就知道他會怎么說。
其實想想人生有什么好算計的呢?從來沒有想過我們在一起,然后就在一起了這么多年。珍惜彼此的這種緣分吧!
兜兜轉轉幾十年,前半生的一大半時間有著共同的回憶,經常和他感嘆,我們都認識二十年了,人生又有幾個二十年呢?
或許是原生家庭經歷的相似,總會有共同語言吧!所以我認為,門當戶對的婚姻更容易長久,不高攀不低就,雖說不一定舉案齊眉,但也差不離同甘共苦。
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都說日子久了就是親情,不管怎么樣,還是愿意一起承擔風雨,其實不管多少年的婚姻生活,始終記得,我還是我,他還是他。我可以為他改變一點點,他也愿意為我改變一點點,我經常開玩笑說:調教的還不錯!其實我知道,那只不過是他本性還不錯而已!
對父母,我們可以做到“孝”,但是做不到“順”;對兒子,我們可以做到“愛”而做不到“寵”,對我們彼此,做到了“尊重”,做不到“忘我”,我不希望我為家庭犧牲一切,我希望有我的獨立的時間與愛好,當然,對他,我也不苛求!我也一希望他多為自己考慮一些。
人這一輩子,說長也長,說短也短,既然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我們都不會再見,那就珍惜這輩子在一起的緣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