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把商業的本質定位在利潤,就像是那句俗話說的:“商人不賺錢是不道德的”,其實仔細想想這句話也挺有意思,首先你來看一下這句話的涵蓋范圍,它把商人分成了兩個部分,賺錢的和不賺錢的,而只有那些賺錢的商人是符合道德標準的,而那些不賺錢的商人是不符合道德標準的,我們可以試想一下,所有的商人都想賺錢,但為什么就有一些商人不道德了呢,不可能這部分商人就是為了賠錢或者是白玩的心態去做生意的,之所以他們不道德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找到盈利之道,而盈利之道的關鍵就在于商業思考的模式。
森川亮在其書《簡單思考》中針對商業思維模式進行了研究,其中提到了關于商業的本質問題---創造用戶需求的價值。作者從用戶需求、追求價值、不守舊功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用戶需求
作為商業的本質最簡單的思考就是要給用戶創造價值,而創造價值的基礎就是從用戶的需求出發,即便是你創造的東西價值連城,沒有用戶需求也同樣等于零,即便是你從極少數人的需求出發,也至少可以把價值賣給那些少數人,如果你創造的價值根本就沒有用,比如你們公司生產了一種太陽能電燈,可以利用太陽能進行照明,可問題是這燈無法存電,也就是只能有太陽的時候亮,到了晚上就滅掉,你認為這樣的產品能滿足用戶需求嗎。
微信之所以可以達到8億的用戶量就是因為它滿足了8億用戶的社交需求,才驅使這8億人去下載安裝微信,并每天高頻率的打開,用戶的需求在哪?社交。而支付寶則從支付的三方平臺出發,促成了商業交易的實現,用戶的需求在哪?信任。這些現象級的產品都在極大地范圍滿足了足夠量大的用戶需求,因而也創造了所謂的商業奇跡,只要你能滿足大部分人的需求,你也可以創造神話。
追求價值
從用戶的需求出發只是創造價值的第一步,真正從用戶的需求出發,不斷提升價值才是最終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為什么要不斷提升價值?還是得從用戶的需求出發,當下的需求和未來的需求,其實用戶大部分知道自己的當下需求,還是以微信為例,用戶對社交的需求要求可以認知附近的陌生人,微信就開發了附近的人和漂流瓶功能,也正是這款功能奠定了微信的社交霸主地位,過了一段時間,用戶又需求甄選和屏蔽功能,則又開發出了相應的功能來滿足需求。這樣才能一步一步奠定微信的社交老大地位。
還有另一個層次就是未來的需求,這部分需求用戶可能自己都不知道、不明白,這里就需要價值創造者提前預展未來,預測到未來大趨勢的變化,舉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喬布斯,他曾經說過“用戶其實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告訴用戶他需要什么”,聽上去這句話霸氣十足,實質上這在產品的背后付出了他人難以想象功力。
當喬布斯預測到未來移動互聯網的興盛之后,他知道用戶需要什么,用戶需要與互聯網大數據的鏈接,而在用戶手中的手機,那個時代是無法滿足這個要求的,大家可以想象那些年爆紅的手機,諾基亞、黑莓以及摩托羅拉,大家就圍繞著手機這個概念在下功夫,而喬布斯則突破了這一層的限制沖向了智能多媒體終端的藍海,從細節出發,深挖用戶需求,打造了現象級產品Iphone,盡管在前幾代并沒有引起巨大的波瀾,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以及產品的不斷改良和進步,最終整個勢點在第四代產品爆發,橫掃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打的像諾基亞、摩托羅拉這種手機廠商滿地找牙的機會都沒有。這就是從用戶未來的需求出發,不斷打磨產品,在未來的某個點上爆發開來。
不守舊功
這是一個人甚至是企業最難改變的方面,人們很難從底層來否定掉自己,突破自己從來都是很難得一項工作,更別說從自己已有的成功經驗中突破,而往往偉大則是從否定自己開始,記得有一個500強高管說過“我最大的幸運就是可以隨時讓自己碎掉再重新組裝”,說的就是這種從已有的成功和經驗中突破的事情。
作為突破性發展做的最好的公司還要屬蘋果公司,顛覆了隨身聽、顛覆了手機,如果蘋果當初致力于做一款超越索尼的隨身聽一定會死的很難看,它清楚知道在隨身聽市場索尼、松下等公司的實力,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破除掉這樣的局限,數字存儲器材的發展,我們為什么不能把音樂文件放到硬盤之中,安裝一個播放器,盡可能縮小其體型,隨著互聯網和硬盤的不斷發展和更新,讓蘋果的Ipod得以成為現實,隨身聽的下場可想而知。
不守舊功當然也不是完全摒棄,而是結合已有的經驗,結合新的技術和發展創造出更便捷更舒適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創新從來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經過不斷打磨、不斷提升,哪怕是Iphone也是等到第四代產品才一軍突起。
商業思維模式帶給我們的思考從來不只局限于此,它更是一種思考問題的模式,解決問題的最關鍵就在于找到那個第一性原理,這是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所一直推崇的,從第一性原理出發,解決本質問題,才能找對格局和方向,你不妨試一下從第一性原理出發,找到那些問題的本質和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