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機緣巧合開始看《奇葩大會》和《奇葩說四》,對于這個從第一季就經常霸占微博熱搜的節目開始有了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記得第一季播出的時候,我試著去打開了它,看了兩分鐘,毅然決然點了右上角的叉。
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開始說服自己去看《曉說》去看劉震云,去關注得到和羅胖,覺得有魅力的老羅真的是最帥的。
這就是蔡康永說的,越長大越愛一些重口味。
小時候的我真的只愛吃雞蛋、香腸、牛奶。因為我覺得它們的味道是簡單的,是柔軟香甜的,我拒絕蔬菜,拒絕辣貨,拒絕一切兒童味蕾接受不了的刺激。
可是現在,說起麻辣火鍋夫妻肺片口水直流,這是對食物的癮,也是對過往那些經歷的癮。
自己大一的時候去上了一節叫語言表達訓練的課,當時覺得無所畏懼,認為說話有什么好學的,選這節課的理由,只不過覺得它不用筆試期末考試而已。
其實無論什么,用不用心做,或者你希望自己用不用心的狀態實在不一樣。
依靠著自以為是的“天賦”,看不起這些那些用心練習的人,認為他們所說的感悟,不過是客套和虛偽。
真正明白自己是否虛偽,只有深夜里自己的自問。
后來快畢業的時候,興致勃勃地說出自己想把說話和表達作為自己的本命,同學也只是拿出一副在社會歷經風霜的樣子,說,這東西不用練,在社會打拼幾年自然就會了。
我也只是笑笑。
可能他說的對。
但我就是想把別人看起來最簡單的東西作為自己的本命。
人云千千萬,我只想做最特別的那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