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學》: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文:野子蝶

我才離開大學不過20天,近來想好好感謝自己,真的。

我和我大學之間,充滿著戲劇性,那是一所我曾經發誓不踏進半步的大學。我總覺得自己不屬于這個平臺,自己在這里讀是屈才。人啊,總是在為自己過去的某一階段找借口,我到底還算清醒,知道大學期間應該“還債”了。

我對自己要求很高,這有點超出我周圍人的能力;我玻璃心,別人做不到自己要求的程度我就懷疑自己,很多個凌晨在電腦上寫策劃、寫劇本、寫日記……我都覺得自己很委屈,一個人做了一個團隊的事情,我不知道這算不算超強的團隊精神,我只知道我有超強的集體榮譽感;我敏感,我和大家分享自己的作品時又怕大家指出其中一點一直評論,這樣我會認為大家不認可我的能力便郁悶不已;我表里不一,每次大家說好分工精細,我又總不放心去插足其他人的程序。其實這樣不好,很累、很不討好、很較真,其實這樣很好,很累、收獲很多、知道自己此后的想要。

上學期是最忙的一學期,我和A是好朋友,其余四個成員是男生。團隊剛成立時大家都斗志滿滿,立下不拍好片不是自己的誓言,我信啊,我開心到差點邀請大家唱個3天3夜,然后全身投入創作。可能是我沒有按自己想法行動的原因,后來情形是這樣的:

出去采集素材,大家吃喝玩樂;周末決定拍片大家要約會、策劃永遠只停留在大家嘴里和我的手里;每個人都像指揮打仗并且戰績赫赫的軍官一樣對彼此提出戰略性建議。后來,我好像也變得越來越“軟弱,”我不再如以前一樣用高分貝把志不在此的大家拉回來、我也不再如以前一樣給大家灌輸正確的三觀和積極的能量、我更不再發表自己所謂的獨到看法。我開始變得沉默、變得包容、變得不那么滿身帶刺。我一如往常一樣寫策劃、寫劇本、寫鏡頭、運營新媒體和聯系外面的場景,我每個周末都不回家、我每天晚上都在和劇本的臺詞、風格、情節打交道。我記得A每個周末都會和男朋友約會,我有過一次失落,我覺得不能理解這些“冷血”的行為是一個正常人應有的性格,但是我還是幫她做了她的程序。

寫下這篇文章也是因為她,讓我想起了剛過去不久的以往:她現在在一家公司實習,沒有雙休、策劃劇本都是她做、一天跑上跑下。她說她很累,想跟我說會兒話,正好我明天雙休,我今晚會等到她忙完吧,可能會很晚。

我的生活一如既往,從事著以往每天凌晨做的事情、擁有著做自己喜歡事情的周末、仍然會不時地和朋友小酌兩杯,我感覺我的生活沒有多大變化,又好像越變越好,我每天都像打了雞血一樣做著手中的事情,并且完成得很好。

我沒有想過——以往自己在無奈之下所做的事情都能拿到市場上叫價、以往自己認為所受的委屈成就了現在的不拘小節、以往我所做的努力都成了我現在很好的輔助,謝謝!謝謝自己!真的。最后,還是那句話: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只是時間早晚而已。如若來得早,那么恭喜你,趁著年輕可以還完;如若來得晚,那么請你狠狠責怪自己,為什么一直都在放縱。


野子蝶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