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決定啟筆在"有鄰書社"開設專欄,文章、簡介和照片投遞后的隔天,素昧謀面的編輯谷虹老師問我:"Lucy,不好意思,可否請教你的中文名字是……?"
簡單的一問,卻讓我驀然覺察到,我竟然那樣不習慣向人介紹自己姓字名誰。不由想起很多關于名字、關于自己的往事。
這個名字是我自己起的,我本來叫"曹紅敏",家人在我小的時候都會親昵地叫我"小敏",直到現在老姨還不能改口。
為什么后來卻改了名字呢?
在我兩三歲還沒有上幼兒園的時候,爸爸媽媽有一天激烈地吵架后徹底鬧翻了,媽媽帶著我憤而離家,搬到了自己的單位暫時棲身。每周,只有周日那天,我才能見到親愛的爸爸,跟他過一個快樂的周末。慶幸的是,大概一兩年后爸爸媽媽又走到了一起,我又有了一個完整的家。于是,到了要上小學的時候,在爸爸媽媽的支持下,我給自己起了現在這個名字。因為這個名字里有爸爸的姓、媽媽名字里的一個字,這樣,爸爸媽媽就永遠都和我在一起,我們永不分離了!
本以為已經忘掉這些,然而,當寫下這些三十多年前的記憶的時候,我卻依然淚流滿面,那個小小的女孩曾經多么渴望一個充滿愛的完整而溫暖的家。淚眼婆娑中,我仿佛依稀看到那時小小的我,帶著滿懷愛的期望,昂著頭、大聲地對那些叫我"小敏"的親人們鄭重地宣稱"我叫曹婷婷"。
然而,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我不再對別人大聲說出自己名字的呢?
上學后,都是被老師或同學叫,生性有些靦腆的我不擅長演講、發言,因此也就幾乎不再有機會對別人說出自己的名字。以至于到了初三,有一次去辦理什么手續需要對著陌生人介紹自己時,竟會在名字出口的一剎那感覺那么別扭,似乎介紹的是一個陌生人。
工作幾年后輾轉到外企,為了交流方便,無意間選中了最普通不過的"Lucy"作為自己新的代號。不知是否因為不是母語的緣故,這個名字用起來很順口,十多年下來,我越來越樂意在各種場合以"Lucy"自稱。Lucy,像一個隔離物,在外在的我和內在的我之間形成了一個隔斷。我頂著這個新的代號行走于世間,越來越自信、從容,而同時,我卻對自己的本名愈加陌生,隨之而來的則是對內在那個不夠好的女孩越來越疏離,甚至都沒有閑暇多看她一眼。
直到那天,在谷虹老師問到我名字的那個晚上,半夢半醒間,我突然看到了一個自己,一個衣衫襤褸、千瘡百孔的自己。
"你是誰?"
"我是曹婷婷!"
"你怎么成了這個樣子?"
我一下子驚醒,突然知道了為什么我不喜歡大聲說出自己的名字,我第一次真正地看到內在那個被我忽視、被認為不夠好的自己,原來我從來都沒有真正地接納過自己、從來都沒有全然地愛過自己。
小時候,我就一直覺得自己長相普通、身材不好、不夠聰明、學習不好,也沒有什么特長;長大后,又認為自己專業不好、工作不夠光鮮亮麗…即使是現在,經過了好幾年自我成長的堅韌躅行,在慢慢地轉換思維模式、把眼光更多聚焦在自己擁有的幸福之際,腦海中卻依然會時不時浮現出各種自我批判和譴責的聲音,就像有一天寫日記時發現的,我習慣于對自己說的話,"為什么我不能…?",也是暗含責備與指責的。
我試圖從自己成長的路上去追尋自我否定的答案。小小孩童不能理解為什么父母會吵架、離婚,只好認為是自己不夠好,是因為這個我才會一直否定自己嗎?媽媽是一個對自己對他人都很苛責的人,她習慣用他人的優點來比較自己的短處,也會用其他孩子的成績來激勵我努力,是源于這個我才會特別介意自己不如別人的那些方面嗎?媽媽因為有較高的期望而對我非常嚴厲,也會有"愛之深、責之切"的打罵,是由于這個我才會慢慢自卑的嗎?……
也許還有更多原因,然而,我決定停下來。不管因為什么,我也已經長大成人。父母和家庭環境、我所經歷的一切以及我曾做出的每一個選擇塑造了今天的我,只沉浸于從過去尋找答案,不過是把自我成長的責任歸咎于他人或是環境,而不是真正地做自己人生的主人。
如果,我都不愛自己,這個世界上還有誰會愛我、滋養我?如果,我都不能全然接納自己,誰還會接受她呢?如果,我不為自己的內在成長負起全然的責任,誰又應該負責呢?
除了跟過去的自己和解,我更應該從當下、從自己想要的未來中汲取前進的力量。
坎貝爾在《千面英雄》中說,"每個人都擁有他自己的蘊藏強大能量的夢中的萬神殿。英雄必須一次又一次地穿過艱難的障礙。"從個人成長的角度而言,每個人都會受到某種召喚,這種召喚也許是以生命中的問題或是困境的形式出現的,比如我對自己的不接納。面對問題或困境的態度本身就決定了你是否是個"英雄",我們每一次對自我的再認知,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次自我覺察,都是一步步自我揚棄的過程,也就是在一次次勇敢地走自己的英雄之旅。
是時候勇敢而全然地愛和接納自己了,我,就是我,獨一無二的我,我就是自己的英雄!我,要大聲地對自己、對全世界宣告:"我,叫曹婷婷!"
晚上,把上面的文字拿給十歲半的兒子看,看完后,兒子竟然指著標題要求我:"你大聲說一次吧!"
訝異之下,我扭扭捏捏地說了,似乎含混不清,兒子說:"再來一遍!聲音太小!"
我醞釀了一下,聲音略大地說了一遍,兒子又說:"這次好點了,不過,聽起來很生硬,沒有激情。"
于是,在他的要求下,我第三次以更大的聲音字正腔圓地說了一遍:"我,叫曹婷婷。"
兒子終于滿意了,點點頭做其他事情去了。
呵呵,兒子,你真是我的導師啊,竟然那樣敏銳地捕捉到了我內在還殘存的那點猶疑,竟然這樣直接地指引我大聲地表達自己!
謝謝你,兒子!我,叫曹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