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兩歲五個月,這段時間天天晚上給我上演哭戲。
劇情是這樣的。
我和她爸爸的公司離家都很遠,每天下班回到家基本上在晚上7點到7點半之間,這時候女兒已經吃完晚飯,在客廳玩兒。
一看到爸爸媽媽回來,無論這時候她是在地上玩兒還是在沙發上玩兒,立刻原地上躥下跳,像一只撒了歡兒的小鹿一樣,四處亂蹦,同時拍著兩個胖胖的小手說:“爸爸媽媽回來啦!爸爸媽媽回來啦!”(其實發音并不清楚)
小腦袋一歪,小手一拍,小眼睛一瞇,小腿兒一蹦。那是我們大人無法做到的開懷。
然后我必須先放下包,過去把她抱起來,親親抱抱。
她會摟著我的脖子說:“媽媽,我好想你啊,我喜歡媽媽!”說著,還用她的臉在我臉上蹭。
我說:“媽媽也喜歡寶寶啊。”
然后我放開她,準備洗手吃飯。
高興了,她會懂事地說:“媽媽,吃飯!”
這個時候,我就覺得我女兒長大了,知道心疼媽媽了。
不高興了,她會哭哭啼啼地耍賴,像是要哭又還沒到哭的程度,說話帶著哭腔,“媽媽別吃飯,媽媽別吃飯~”
如果不跟她溝通好就去吃飯,馬上開哭,這個時候就是真哭了。
無奈我就一邊抱著她一邊吃飯。
吃完飯,和爺爺奶奶告別,上樓。
一進屋,女兒就說:“媽媽,給我講故事吧,跟我玩兒貼貼吧。”
“你先跟爸爸玩兒一會兒,媽媽先去洗漱好不好?”
“嗯~~~(這個嗯字,是從二聲讀到三聲,你懂的)媽媽別洗漱,媽媽別洗漱。”
我強硬地把老公拽過來,讓他陪孩子玩兒。
老公趕緊過來哄著她,“寶寶,爸爸陪你玩兒吧。咱們一塊兒搭積木好不好?咱們搭個小火車兒?”
女兒眼睛一轉,歪著頭想了想,“好啊。”
成功!成功轉移注意力!我趕緊跑到衛生間去洗漱。
刷完牙,臉上剛抹上洗面奶,就聽見女兒在客廳里哭起來。
“媽媽!我要媽媽!媽媽別洗漱,啊~~~~~”
我喊了一句:“寶寶,媽媽馬上就來啊!”
趕緊胡亂把臉洗完、胡亂涂抹點兒晚霜之類的走出衛生間去。
這時候她還在哭,哇哇大哭,鼻涕眼淚流一臉。
我又小跑著到臥室去,匆忙換上睡衣。然后再到客廳去哄她。
一抱起來,哭聲戛然而止。
我的擁抱對她的哭聲,就像開關對電燈。每次都這樣,屢試不爽。
于是給她擦鼻涕、洗澡、擦干、抹油、穿紙尿褲、換睡衣,一系列工作完成之后,我累得只想睡覺。
好不容易哄上床,女兒又靠在我身邊,仰著頭對我說:“媽媽,給我講故事。”
我摸摸她的頭發說,“媽媽累了,咱們睡覺吧,現在都已經9點了。”
“嗯~~~(這個嗯字,是從二聲讀到三聲,你懂的)講故事講故事,不睡覺。”說話間又要哭戲上演。
拖著疲憊的身體,勉強和女兒靠在床頭講故事。講幾句一個哈欠,講幾句一個哈欠,終于把一本故事講完了。
側頭看一眼女兒,眼神已經有點兒發呆,估計是困了。
“好啦!故事講完啦,咱們睡覺吧。媽媽去關燈啊。”不容她反駁,我就趕緊把燈關上,把她放倒在床上,準備睡覺。
還不到一秒鐘,“媽媽,我要喝奶奶。”
我這火兒騰就上來了,“媽媽不關燈的時候你怎么不說呀?一關燈你就要喝奶奶!”
“哇!——”
忍了又忍,告訴自己別對孩子發火兒,耐著性子說,“好吧好吧。喝!喝!我給你沖去!”
于是——起床,開燈,沖奶粉,喝奶,洗奶瓶,上床,關燈,繼續睡覺。
關燈還不到一秒鐘,“媽媽,我要尿尿。”
我氣得背過身去,不理她,“穿著紙尿褲呢,在褲褲里尿吧!”
“哇!——”
哭戲又開始上演。
“好,尿去,你要是不尿,我把你屁屁打爛嘍,聽見沒有?”
“嗯!”
于是——起床、開燈、脫睡衣、脫紙尿褲,到衛生間把尿。
看著她還真擠出點兒尿來,我也不好再發作。
“尿完了嗎?”
不回答。
“尿完了嗎?尿完了媽媽就抱走啦。”
還是不回答,還只沖我不懷好意地笑笑。
這個時候,我知道她其實已經尿完了。
于是——回屋,上床,穿紙尿褲、穿衣服,關燈,睡覺。
不一會兒,懷里的小人兒輕微的鼾聲傳來,終于睡著了,估計她真是困極了,也再找不到理由折騰了。
黑暗中,我對老公說:“你女兒真能折騰人啊!”
老公拉拉我的手說,“別這樣,她只是想和媽媽多待一會兒而已。”
“哦?是嗎?”我還真沒想到這一層。老公這么一說,我仔細一想,覺得有道理。
爸爸媽媽天天上班,白天跟著爺爺奶奶,只有晚上能見到,吃個飯,洗漱一下就該睡覺了。總共能和媽媽玩兒的時間真的不多呀。
“媽,我今天回去,應該中午就到家了。”
“哦!回來吧。”媽媽的聲音里明顯帶著喜悅。
“媽,你給我買條魚去吧,中午我想吃魚。”
“行,一會兒就買去。”
掛了電話,我就開始收拾東西,準備回家過五一小長假。
我和老公達成的默契,每到法定假期,就回我家。
我不能一年到頭都在他家待著,也得回去看看我的父母,一年的法定假期,也不過那么幾天。
回到家里,大概11點半左右,母親已經把飯菜準備好,有我最愛吃的魚。
從小到大,別人家的,飯店里的,吃過不少魚,最愛吃的,還是母親做的魚,這個口味兒,別人做不出來。
母親老了,年輕的時候皮膚特別好,光滑細膩,從來沒有出過一個痘痘。
現在眼角都是皺紋,眼皮都有點兒往下耷拉了。白頭發只能靠染,她不染頭發的時候就像換了一個人,我都不習慣。
兩只手由于常年的勞作,干燥、粗糙。見過干掉的樹枝嗎?就是那個樣子。
每回家一次,就感覺母親又蒼老了一些。
不是有人說過嘛,想想父母的年齡,想想自己回家的頻率,計算一下,還能見父母多少次。
我從來沒計算過,因為不敢。
我從初中開始住校。那個時候年齡小,從來沒離開過家。父親把我送到學校的第一天,我就開始想家了。
想父母,每天中午午休和晚上熄燈之后,我就開始默默地流淚,用一個小手帕蓋在臉上,不敢出聲,怕別的同學笑話。
從那之后我就特別盼望周末,盼望回家,盼望見到母親。見到她,我就踏實了,然后開始和她滔滔不絕講學校的事兒,講我的心情。
初中時,一個星期回一次家。到了高中是三個星期一次。大學是一個學期一次。工作之后,在沒有小長假之前,就是國慶節和春節回去。
真的不敢想啊,回家的次數,和母親相處的時間,真的能數過來呀!
小長假就3天,第一天中午到家,第二天在家待一天,第三天下午就要返回北京,準備上班。
返京的前一天下午,我的頭疼病又范了。母親讓我去睡會兒,她幫我看孩子。吃完晚飯,還是疼,吃了點兒止疼藥勉強好一些。
晚上,幫孩子洗澡、講故事、哄睡,這一系列事情下來,又9點半了。
看看睡著的孩子,我躡手躡腳地起身走到客廳。
客廳里,父母還在看電視。
母親見我出來,就問,“閨女,怎么又出來了?”
“看會兒電視,陪你們待會兒。”說著,我走到沙發上坐著,和母親一起看電視。
“你不是頭疼嗎?早點兒睡覺去吧。”
“現在好多了。”其實,頭還是一樣疼。
“那你在這兒躺著看吧。”母親挪了挪,讓我躺到貴妃榻上去。
我走過去,半躺在貴妃榻上。母親調了調我后背的靠墊,好讓我舒服一點兒。然后又拿過來一條毯子,蓋在我身上。
其實我已經困了,剛才哄孩子睡覺的時候,自己也差點兒睡著。但想想明天就要走了,還是想和父母多待一會兒。
過了不知多長時間,我的眼睛有點兒迷離了,頭也昏昏沉沉。
母親說,“閨女,困了吧,睡覺去吧。”
我看了一眼床上的時鐘,11點半了。
“你們每天都是幾點睡覺啊?”
“我們不一樣,我們老了,沒那么多覺,都十二點多才睡呢。”
“哦,那我再看會兒。”
“你去睡吧。”
“沒事兒,我再看一會兒。”
過了一會兒,可能母親覺察到了,他們不去睡,我肯定也不會去。
她拍拍父親,說,“十二點二十了,睡覺去吧。”
然后從沙發上站起來,對我說,“我們睡覺去了,你也睡去吧。”
“嗯。”
我看著父母轉身走進對面的臥室,我也去睡了。
回到臥室,看著熟睡中的女兒,我忽然又想起老公說的那句話。
她不過是想和媽媽多待一會兒而已。
是的,此時的我,就和晚上一次次折騰不睡覺的女兒一樣,只是想和媽媽多待一會兒。明天又要走了。
本本文正在參與從心,遇見幸福 | 一次可以朗讀與聽見的心理專題征文,你也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