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即使是一流的作家,在寫作生涯中也會多次遇到寫作瓶頸。很多人放棄寫作都是在寫作遇到瓶頸期的時候。他們覺得把自己掏空了,什么都寫不出來了。
? ?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在寫作過程中遇到的瓶頸期改怎樣度過。
1、度過寫作瓶頸期的5個方法
? ? 在寫作過程中會多次遇到瓶頸期,有時候會沮喪地發現,自己好像寫不出文章。一方面,自己寫不出來文章,另一方面,看著別人的文章那么受歡迎而自己卻進入了創作瓶頸期,內心更加焦急。
? ? 遇到寫作瓶頸期是非常正常的,創作本來就是周期性,有高潮,有低谷。那么如何度過寫作瓶頸期。
‖? 在瓶頸期,最重要的是不是否定自己
? ? 不要懷疑自己的創作能力。有一段時間寫不出來是很正常。《成為作家》一書中也有提到一些間歇性作家,在寫出一部優秀的作品之后,可能會很長時間寫不出東西來。
? ? 《再活一次——用寫作來調心》一書的作者寫道:從某一方面來說,每一回坐下來開始寫作我們都必須重返初寫者的心靈狀態。兩個月前我們寫了篇好文章,但這并不能擔保我們能再一次寫出佳作,這事可是說不準的。說實在的,每一回動筆,我們都在納悶自己以前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每一回都是一趟新的旅程,而且沒有地圖。
? ? 每個作家都會遇到瓶頸期,甚至暫時寫不出來的時期,村上春樹也曾經歷低潮“心中僵硬得寫不出東西”,他為了能寫得更久些日復一日地堅持長跑。
? ? 但是很多作者,在遇到瓶頸期時就會開始懷疑自己,覺得自己沒有創作的天賦,干脆放棄算了。如果因為遇到瓶頸期就放棄創作是非常可惜,所以在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不要否定自己。
? ? ‖? 把寫作當成練習,不要停筆
? ? 即使是在瓶頸期我也不愿意擱筆,一直保持寫的習慣。就像《再活一次——用寫作來調心》一書的作者寫的那樣:把寫作當成練習。這里是寫作練習,和跑步一樣,越常練習,變現越佳。有興致也好,沒興致也罷,你都得練習,可不能坐等靈感來了,想跑的欲望涌現了,才開步前進。靈感和欲望絕對不會自動來報到,尤其當你身材已經變形,一直在逃避,更休想它們會來。所以,即使我寫的是一文不值、沒有人看的文章,我也要持續寫下去。我只要保持寫的習慣,而且在寫的過程中也許靈感會降臨。
? ? 《成為作家》一書中寫道:在你整個寫作生涯中,不論何時,只要你面臨才思枯竭的危險,記住把鉛筆盒、紙張放在你床邊的桌子上,早上醒來就開始寫作。我發現這個方法真的很有效。是我群看過的寫作類書籍中最有效的一個方法,如果一直實踐這個方法,我覺得自己可以一直寫下去的,即使在瓶頸期也可以寫下去。
‖? ? 降低寫作的期待
? ? 到了創作低潮期要降低寫作的期望,不要期望寫出優秀的作品。給自己一個時間段,為自己而寫,想寫什么就寫什么。要降低自己的期望。你可以隨便寫點心情日記,記錄生活點滴,不要期望自己寫出優秀的作品。當你心里沒有過高的期望時,也就可以享受寫作帶來的樂趣了。
? ? 在寫心情日記的時候說不定就會有靈感激發出來。很多時候,靈感是在寫的過程中產生的。
? ? ‖大量輸入和充電
? ? 寫作是一種輸出方式,你想要有持續不斷的輸出必須有持續的輸入。當你創作思路枯竭時,也說明你的輸入無法滿足你的輸出了。所以,每次當你覺得自己寫不出文章來時,說明你該大量提升自己的輸入。這個輸入不僅限于閱讀、看電影、參加活動等,還有很多其他方式,如旅行、聽別人的故事等。
? ? 當我遇到寫不來文章時時候,我就會去看書和看電影,或者找人聊天。在大量閱讀之后又會迎來新的創作高潮期。
‖? 遠離或者忽視批評的聲音
? ? 處于創作瓶頸期,要遠離和忽視批評的聲音。這個時期自己很脆弱,別人的批評會給自己致命一擊,也許真的會放棄寫作,所以要盡量遠離批評。即使看到了也當作沒有看到,不要因此苛責自己。要相信自己,終究是能夠度過暫時瓶頸期的。
2、寫作總是拖延怎么辦
? ? 雖然長期寫作,但有時候還是會拖延。后來發現,不少作者都會拖延,之前閱讀張愛玲的散文集,她提到常常被編輯催稿,還看過一個百萬粉絲公眾號的主筆拖延著不開始寫作的視頻,發現自己跟他的行為太像了。有時候,明明知道時間不夠了,還是會各種拖延。記得有一次,周日要寫完一篇約稿的文章,于是我周日早晨就空出時間來寫作,結果一早上一會看看新聞,一會看看視頻,一會又要洗頭發,到了中午吃飯時間,還是沒有動筆。中午吃完飯,睡了個午覺,起床又看了微信消息及公眾號的文章,到了下午四點還沒有動筆寫。最后以約稿拖延為主題寫了一篇文章《明明來不及了,為什么還要浪費時間?》,分析了自己拖延的原因。寫完這篇我才進入寫作狀態,在晚上寫完了約稿文章。寫作拖延主要是以下兩個原因。
? ? ①逃避困難
? ? ? 我們拖延其實是逃避困難。寫一篇文章,從構思到組織語言,再到寫出初稿,然后再修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網上看看別人寫的文章,看看八卦新聞,是多么容易的一件事。潛意識里害怕困難,因此寧愿去做一些簡單的事情,也不愿意動筆寫作。本質上就是逃避困難。
? ? 為什么我們想要逃避困難?根源是恐懼。一方面是源自內心的恐懼,害怕自己寫不好,害怕自己犯錯,寧愿不動筆,這樣就不會犯錯了。另一方面是過分在意他人評價而產生的恐懼。害怕寫完文章,編輯回復說寫得太差,需要重新寫,也害怕讀者批評自己的文章。因此,即使時間來不及了,我們還是浪費時間,就是為了逃避困難。
? ? ②給自己太高的期望
? ? 寫作時,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要把寫和修改分開。這樣,寫作的時候就不會因為壓力過大而不愿意動筆。
? ? 可是遇到約稿的時候無形之中就會給自己增加壓力:這篇文章必須要好好寫,才能通過審核。因為對自己有這樣的心理暗示,也就不敢動筆了。打開文檔,寫了幾行字,不行,寫得太差了,這樣的文章怎么可能通過投稿,然后刪除。
? ? 寫寫珊珊,一小時過去還沒寫幾百字,甚至沒確定具體要寫什么主題好故事,但時間耗費了,心里覺得很痛苦。就像娜塔莉說的:“要是你每一回一坐下來都期待著要寫偉大作品,那么寫作帶給你的永遠只有大大的失望。此外,那份期待也會讓你遲遲無法動筆。”
‖? 解決寫作拖延的方式
? ? ①5分鐘自由書寫
? ? 用5分鐘的時間把內心的恐懼暢快地寫出來,寫完以后,就能夠流暢地些文章。我記得之前看過一本書,有一位小說家在每次動筆寫小說之前都會先花10分鐘在紙上寫自己內心的恐懼,比如,自己寫得那么差,居然還妄想寫小說……她把內心的恐懼完全寫出來之后才能夠開始順暢地寫作。她把那一頁撕掉,立馬進入寫小說的狀態。
? ? 為了排除內心的恐懼、擔憂和自責,可以用自由寫作的方式寫出來。寫完之后,心情就舒暢了很多,也就能夠集中注意力來克服困難。
? ? ②嬰兒學步的方式
? ? 如果你的目標是要寫一篇10w+閱讀量的文章,你的寫作壓力會很大,大腦就會下意識地逃避困難。把一篇文章拆解出來,用嬰兒學步的方式來寫作。比如,先確定主題,再寫100字的初稿等。把一篇文章拆解成一個個小步驟,從很小的步驟開始寫,這樣就不會有太大壓力。
? ? ③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 ? 我們在構思一篇文章時,總是希望自己一遍就能寫出完美的文章,但一下筆就覺得自己寫得各種不好,因此改改刪刪,花了很長時間。我們要把“寫”和“修改”分開來,對于初稿而言,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寫完初稿再仔細地修改。
3、寫作時痛苦得寫不下去怎么辦
雖然自由寫作的時候能夠體驗到寫作帶來的快感,但寫作并不總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寫公開的文章,尤其是寫書的過程,其實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 ? 嚴歌苓曾分享一段經歷。她說:“每寫一本書都會有兩到三段黑暗期,感覺再也無法完成了”。在寫《陸犯焉識》時,嚴歌苓多次在深夜跟先生一邊喝著紅酒一邊哭著說自己沒有才華了,寫不了這個東西了,怎么自己寫得那么臭啊?更難受的時候會用頭去撞墻。在黑暗期,她覺得《陸犯焉識》從頭到尾都是敗筆,覺得自己寫不下去了,寫完這個就江郎才盡了。那個時候在嚴歌苓看來就是“連自己都不能相信自己,柔弱到不堪一擊”。
? ? ? 那天晚上的痛苦感覺我至今記憶深刻。痛苦之后第二天早晨還是要繼續寫作。但神奇的是,經過痛苦的經歷,第二天再次寫作時,仿佛有源源不斷的靈感,又可以繼續寫下去了。這種感覺,就像是久旱逢甘露,或一個不能說話的人突然可以開口說話了。那種欣喜,真是難以言表。
? ? 再說,做自己熱愛的事情并不意味著你在做這件事時都是快樂沒有痛苦的。如果你足夠熱愛一件事,你就愿意承受它所帶來的痛苦,是痛并快樂著的過程。如果你足夠熱愛寫作,我相信你也愿意承受這些痛苦的時刻。
4、如何保持寫作的熱情
? ? ? 寫作一段時間之后就沒有熱情了,怎么辦?如何保持寫作的熱情,持續寫下去?
‖?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 ? ? 想清楚自己為什么要寫作,在寫作過程中,時刻提醒自己寫作的初心。對我而言,寫作的初心是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想,這是持續寫作的動力。
‖? 尋找你的榜樣
? ? 你可以列出你最喜歡的作家,用榜樣的力量不斷激勵自己。我自己非常敬佩的作家有楊絳先生、季羨林先生、村上春樹等。
? ? ? 楊絳先生在96歲高齡時出版了《走到人生邊上》,給我非常大的感動。96歲高齡的人還在寫作,我有什么理由懈怠呢?而我自己對寫作的期望也是:愛上寫作,一生筆耕不輟。一生都保持寫作的習慣。
‖? 找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寫作
? ? 一個人寫作很孤獨,往往無法堅持。加入社群,與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們一起寫作。看到別人在持續寫作,自己的積極性也會被帶動起來。
? ? 我能夠持續寫作,主要是晨起寫作,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每天做同一件事,養成了習慣。
? ? 一個人可以走得更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與社群小伙伴們一起寫作,看著他們的寫作熱情,也會被感染。
? ?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句話:100%的堅持比98%的堅持更容易實現。當你不再找借口時,你更容易堅持下去。
? 希望你開啟美好的寫作之旅,也希望你能夠愛上寫作,一生筆耕不輟!我在寫作的道路上等你,讓我們一起并肩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