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起大學生墜樓事件!
山西中北大學大二學生時某,考場作弊被老師抓住,痛哭20分鐘后離開考場,沒多久就墜樓身亡。
且不論考場中監考老師對孩子說了怎樣的話,刺激到孩子去跳樓;單憑孩子給母親發的信息“不要想我,我配不上”就能夠揣摩到孩子內心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為什么孩子會認為自己配不上母親的愛和想念呢?為什么現在的孩子遇到一些挫折就容易采取極端方式去處理呢?
這跟長久以來形成的“重智輕德”、“重學習輕心理”的家庭教育不無關系。為了孩子上興趣班、做作業搞得雞飛狗跳的家庭故事,恐怕不在少數。
家長一廂情愿的“我都是為你好”中,孩子喪失了話語權,需求不被接納、思想得不到尊重和理解,心理安全感就難以建立。
一個缺乏安全感的孩子,自尊水平較低,自我認知會處于低位。一旦遇到挫折,很容易產生“我就是個錯誤”的想法,情節嚴重的就會導致極端的問題發生。
日常家庭教育中,做好以下幾點,可以有效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1.傾聽并且聽見孩子,在不違背公序良俗、法律道德的前提下,盡可能讓孩子自己在能力范圍內做決策。
2.減少批評、指責和評價,發生問題時,協助孩子找原因想辦法,用行動解決問題。
3.平時多鼓勵孩子,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能量;
4.每天抽出至少10分鐘單獨陪伴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獨一無二的愛。
5.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愛。